内省与扩张——略论两代女性作家文学创作的不同姿态论文.docVIP

内省与扩张——略论两代女性作家文学创作的不同姿态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内省与扩张——略论两代女性作家文学创作的不同姿态论文.doc

  内省与扩张——略论两代女性作家文学创作的不同姿态论文 .. 女性写作与女性意识的觉醒是90年代文坛一道亮丽的风景。男性话语体系、父权制价值中心、社会化宏观叙事第一次受到了来自边缘的个性挑战。然而不同的女性群体和现实生活构成不同的特殊矛盾,带来了不同的体验和感受,文本与审美倾向都极为相异,形成了不同的女性神话。本文以60年代和70年代出生的两代女性作家不同的创作姿态为关注点,总的说来, 60年代出生的女性创作总体是一种躲进小屋充满哲思与隔绝的内省姿态, 70年代出身的女性创作却愿意面对世俗,展现出略带孩子气的率真迷茫的扩张。 一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学,一代文学是一代人的心灵史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且不必说,直到“五四”时期,女性解放的呼声如此之高,鲁迅还以他的《伤逝》哀怨地道出了无路可走的知识女性的悲哀。80年代以前的作品虽然给了女性一席之地,但主要还是让男女共同关注时代,..抹杀了性别意识,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女性文学。直到90年代,女性文学才真正灿烂起来,她们颠覆传统革命现实主义的“历史真实性”原则,引导读者探究女性的内心冲突漩涡,企求独特的话语权力。 无论是内省还是扩张意识,都源于对现实生活矛盾的折射。出生与经历不同的女性群体,和现实生活构成了不同的特殊关系。60年代出生的女性作家早于70年代出生的女性作家,她们主要在男/女、传统/现代、中心/边缘等二元对立的关系中进行抗争,而70年代出生的女性作家与现实矛盾则集中在物欲给人特别是女性带来的异化中。 60年代出生的女性作家较多的是对女人本性的反思,她们对来之不易的自己的房间伍尔芙语极为珍惜不愿意再走出门外,重新受到男权中心意识的压迫,她们第一次体会到了自己作为女人的存在价值。陈染说过:“我从来对任何团伙都没有兴趣,我是个‘个人主义’者。”①这种封闭式的生存方式和先锋式的性别突破意识自然给她们那一代女性作家的文本带来内省的姿态。 在70年代出生的卫慧、棉棉们所处的年代,女性已得到了极大的自由和解放。后工业带来的物欲造成了人的严重异化,知识与精神的神圣性不再如先锋时代被认可,女性一直处于不断变化着的矛盾张力之中,这使得她们的文本少了许多精英文化的先锋姿态,更多世俗化了。福柯曾在他的权力理论中说过:“即便在今日它所呈现的极大的扩张中,知识的追求也没有达成一种普遍的真理,赋予人类以正确、宁静把握自然的能力。相反,它无止境地倍增风险,在每一个领域中制造险象……制造一种与日俱增的奴性,屈从它的狂暴本能。”②面对这个浮躁和解构的年代,进入沉静的内省是不可能的,人在异化状态下的狂暴本能和欲望都急待宣泄,她们向往的是情欲的延伸和消解,是“为了让人们在充满肉感的漩涡中触及到某种和谐的本质”③,因而这时的女性写作需要通过自己的肉体和疯狂的游戏、醉酒、吸毒来进行本能的扩张。 除了时代造成的现实矛盾不同产生的影响外,个人的经历也有着巨大的影响。60年代出生的作家虽未直接遭受以“文革”为代表的政治权威与男权社会的双重压迫,但童年时代的回忆与母辈的人生还是在她们的成长中流下了伤痕,紧接着商品大潮滚滚而入,社会急剧转型,传统中还保留的一些美好的东西开始丧失。不愿面对现实,她们便以孤独而骄傲的姿态走进房间,写自己作为女人的成长中的伤感与苍凉的回忆。这样的回忆如不进入内省状态,显然是无法体味的,林白说过:“过去的时光渗透在每一个事物中,它们飘动、旋转,我于寂静中一次次闻到以往岁月的芬芳。”④ 卫慧、棉棉们刚好相反,在她们的成长中,没有伤痕这个概念。她们享受着现代都市文明,一出生就处于喧嚣与欲望之中,在物欲中挣扎和本能的欲望成了她们的一切,随时准备寻找扩张与宣泄的途径。“60年代出生的女性作家更注重成长中的个人记忆,常从个人命运的起承转合中寻找时与社会的种种原因,而70年代出生的女性作家,对于所置的环境氛围,不是天然的认同,就是莫明的排拒,很少去思什么,拷问什么,她们更为关心的是个人的欲望与愿望的现与兑付。”⑤ 正由于所处的时代矛盾和成长的经历以及个人体验的不同, 60年代与70年代出生的女性作家分别表现出内省和扩张两种姿态。 二 文本是最能体现作家思想的地方。在这里,女性有着自我审视的视角、自我体验的意象以及独特的身体语言。由于内省与扩张的不同姿态,使得60年代与70年代出生作家的文本呈现出不同的风景。 视角是来自绘画透视学中的一个术语。女性意识的展现都借助于对自我的审视,女性文学更多引导读者探究女性内心,因而都采用内视角。弗洛伊德认为人由自我、本我、超我组成,人的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60年代出生的作家还是注重意识层,关注自我,侧重理智、理性; 70年代出生的女性作家内视角有所改变,更注重潜意识层,关注本我,侧重感觉和非理性。 陈染、林白等女性作家更多是关注内心的孤独与苍凉,心灵是她们的伤心地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