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盛0个小故事.doc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常德盛0个小故事

千里寻访常书记 2000年10月27日早晨,大雾弥漫,这时,一辆出租车驶进了蒋巷村,车上坐着一位连眉毛都白了的老人。老人看了看手表,时针正指在6点30分上。 老人名叫赵光泉,已经87岁了,是山西省绛县城关镇镇北村一位早已退了休的村干部。8月31日,他从一张国家级的报纸上读到一篇题为《常德盛和他的天堂村》的文章,不由得有些疑惑:一个曾经饱受血吸虫病危害的穷村庄,经过20几个年头的发展,竟像人间天堂一样,这是真的吗?老人有些将信将疑。 于是,这位赵老爷子不顾家人的反对,单身一人踏上了千里长途。前往蒋巷村寻访,定要看个究竟。 报纸上说,常德盛无论春夏秋冬都是6点30分准时上班。今天,他就特地选了这个时间进村,想看看记者说的到底是真是假。 好家伙,常德盛果然已经准时上班了,正在村部开会呢! 常德盛听说有位外地的老人前来拜访自己,立即赶到了会客室。老人见常书记来了,站起身来,手上举着身份证,说:“常书记,我来者不善,是专门来挑骨头挑刺的!不过,经我初步观察,蒋巷村果真是名不虚传,确确实实是个天堂村!” 当得知老人真实来意后,常德盛非常感动,便立即安排老人住进了村内的宾馆,并诚恳地说:“老人家,蒋巷村不可能十全十美,我常德盛的工作也肯定有许多不到之处。您来了,正好到处走走,看看,听听。不过有一条,凡是听到了什么批评我的话,一定得转告我啊!要不然我可对你有意见了!” 老人笑着说:“你放心,我可不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灶王爷。我要是听到了蒋巷村糊弄记者,记者又糊弄中国老百姓的事,就不会告诉你了,我得写文章告诉党中央,告你的御状呢!”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此话一点也不错。老人家仔细察看了蒋巷村的农田。这里的农田四周围着圩堤,圩堤上又嵌着郁郁葱葱的树木。三个机泵房像三个田野的卫士,旱可抗,涝可排,时刻保证全村农田的丰收。他还参观了当地的别墅花园村、公园、农民剧场、小学和展览室、老年之家以及各个村办厂。 最后,老人乐呵呵地对常德盛说:“不看不知道,看了心里笑。这是我第一次在我的同行面前心悦诚服。我服你,更服共产党里有你这么个好村官!回去后,我要告诉大伙儿,咱们农民还是有奔头的,只要有像你这样的好干部,就不愁过不上好日子!” “拼命三郎”奔市场 从80年代中期,蒋巷村走上了“以工补农,工农并进”的道路。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常德盛看中了彩钢复合板这一轻质建材新产品,在市镇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建起了4000多平方米的厂房,购进了两条生产流水线。好不容易过了生产技术关,却又面临着市场营销的大难题。他坐一辆长安面包车,马不停蹄奔波于江浙沪各大城市,常常凌晨二、三点钟启程,本省内不管路程多远,都是赶在人家上班前抵达。 由于长期奔波,常德盛身体一度虚弱,有时连续多天发高烧,可他坚持不休息。一次他由于劳累过度,得了胃肠炎,在村医务室连挂3天液,可工作怎么能搁下呢?他把有关人叫到病床前听汇报,出主意,指挥生产和经营。到了第4天,腹泻好转了,体温的高热还未退,可常德盛想起海门有笔生意还等着他去敲定,马上拔起输液的针头前往。这下把他爱人急坏了,说你不要命了。常德盛说让他把事情处理完后回来再挂针。 有一次常德盛在来回奔波途中,乘坐的面包车与一辆摩托车相撞,结果把一只左眼撞瘪,整口牙齿错位,膝盖骨骨折,当场昏厥过去。他住在常熟第二人民医院,20天不能进食。消息传出后,全村人涌到医院前来看望,把医院的走廊挤得水泄不通,影响了医院的正常秩序。院长出来干涉了,可劝阻、说服都没有用,后来村里不得不动用高音喇叭叫喊,说“不要拥到医院去看往常书记了,这样会影响医生治疗,影响常书记康复!”才使医院涌挤的情况有所好转。后来,常德盛的左眼视力一直不能恢复,按照医生嘱咐,一定要在半年后动手术,可他哪有闲工夫呢?后来直拖了一年多,是医生凑上门,利用晚上时间在附近小镇上给动的手术,好在不幸之中大幸,虽然现在视力仅0.2,但身体没多大损伤。村民们说常书记一生做好事,命大福大,菩萨保佑。 蒋巷村、江苏常盛集团公司发展到今天这样的经济规模和经济实力,可常德盛至今仍然保持着当年那一股子拼劲,心中似有一团火,干事不打马虎眼;仍然保持着当年与全村村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亲密关系,天天和村民群众接触,倾听他们的呼声,全心全意为百姓着想;仍然像当年那样,出门办事1000公里以内当天返回,从不进高档饭店和高级宾馆,从未利用办事机会去风景点旅游,从未进饭店喝过一盅酒;仍然像当年那样,马不停蹄奔波当“拼命三郎”,埋头着力拉车当“老黄牛”。 常书记正月初一挑土方 70年代初常书记就提出了“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的口号。当时蒋巷村的农田是河、溇、塘星罗密布,田块大小高低不平,田里还有100多个小坟堆。

文档评论(0)

sb7529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