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辗转广西粤剧名伶马师曾及其粤剧团.docVIP

抗战时期辗转广西粤剧名伶马师曾及其粤剧团.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抗战时期辗转广西粤剧名伶马师曾及其粤剧团

抗战时期辗转广西粤剧名伶马师曾及其粤剧团   马师曾(1900-1964),字伯鲁,号景参,广东顺德人,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被称为“粤剧泰斗”“一代伶王”。他独创的“乞儿喉”及“马腔”半唱半白、顿挫分明,有时还加入方言俚语,活泼滑稽,被粤曲界评价为“史无前例,后乏来者” 过去一直都有贺县(今贺州市)人在媒体上只言片语自豪地称当年(抗战后期)马师曾、红线女也在县城八步唱过戏,笔者小时候跟着保姆在街坊串门聊天时。也曾听大人们小声谈论当年看戏的回味和马师曾在八步的磨难岁月;因工作的原因,笔者曾经常下户下市场做走访工作,在走街串巷与调查户家人和调查点人员特别是一些老街坊聊天时也听过很多类似的回忆。马师曾不屈日本侵略者、不当亡国奴、不畏贫穷,颠沛流离辗转广西到八步,受尽磨难还坚持宣传抗日的不屈爱国精神,在当地留下了很多佳话。就这一史源,近年来笔者又走访了一些街坊、老者,结合原来听到的星星点点,归集出这一史稿,以飨读者 马师曾早年在广州将西方电影《贼王子》《璇宫艳史》改编为粤剧,自编自演的剧目主要有《龙城飞将》《斗气姑爷》《刁蛮公主戆驸马》《野花香》《审死官》《汉奸的结果》等;在1950年代改编的《搜书院》和《关汉卿》,以深厚的古文功底和迎合社会大众的唱词,受到了观众的欢迎及夏衍、曹禺等文学大师的高度赞扬:他致力于粤剧的推广与改革,是第一个率先在粤剧中使用方言俚语并引用西洋乐伴奏的人,还开创了在粤剧剧团中使用女花旦、男女合班的先例。1956年3月。周恩来总理自己买戏票到前门大众剧场观看了马师曾和红线女进京演出的《搜书院》,演出结束后,周总理特意到后台看望了演员,肯定了马师曾对粤剧改革的成绩和马师曾、红线女对粤剧的贡献,并称粤剧是“南国红豆”。与马师曾有过10年婚姻的粤剧大师红线女曾深情地说:“我最欣赏他两点――是爱国之心,二是对粤剧的坚持。” 红线女(1924-2013),原名邝健廉,原籍广东开平单水口泮村,出生于广州黄沙。6岁就跟舅父靓少佳到戏院,躲在侧幕看戏,边看边模仿。8岁时会跟着留声机学唱粤曲。12岁那年,随舅母何芙莲学习粤剧。不到19岁因救场显能得到马师曾提拔当正印花旦。从此跟随马师曾颠沛流离演戏谋生,宣传抗日。两人合作演出的剧目有《刁蛮公主戆驸马》《苦凤莺怜》《昭君出塞》等 广州虽然是粤剧活动的中心,但从1929年起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因广州警察局借故勒令马师曾主持的“国风剧团”停演6个月等原因无法在广州的舞台登台演出。他被迫举家迁往香港,另行组织剧团。至1930年代初,马师曾已经红遍东南亚。据马师曾与红线女的小儿子马鼎盛的纪实作品里提到:(马师曾)在广州、香港演出,名气越来越大,收入颇丰,我的二婶做大家庭的管家。每年“家用”已是10万大洋。10万大洋在1930年代算是一笔可观数目了 1941年12月26日,香港沦陷后第二天,日本侵略者为了粉饰太平,特派人上门要留马师曾在香港工作并请他登台演出,许以重酬。此前,日军迫近香港时,日本侵略者就曾派特务汉奸多次迫令马师曾组织剧团慰劳日军,马师曾称病都拒绝了。这次,马师曾佯装承诺,点头答应,然后连夜化装带领全家大小11人乘渔船冒险逃离香港潜入澳门。这一举动,可谓是全然不顾他在香港那相当可观的家产了。日本侵略者大肆搜捕仍抓不到他,就没收了他所有的家产 1942年春夏之交,匿居数月的马师曾为了谋生,只好偷偷离开澳门,来到了当时还属法国租借地的广州湾(今湛江,1899年被法国“租借”时叫“广州湾”。1945年抗战胜利回归后定名“湛江”),组建了太平剧团。此时,全国已掀起了全民抗战的热潮。国难当头。匹夫有责。当时省港的粤剧界艺人们不愿留在沦陷区为日本侵略者粉饰太平登台演出,纷纷逃离香港、广州,南下广州湾驻足。他们有的原班人马齐来,有的结伴而来组班,有的单身前来搭台,当中著名的艺人有薛觉先、梁醒波、谭兰卿、郎筠玉等。在演出之余,他们还组织抗日剧团,编演抗战节目,进行救国宣传。其中,马师曾组成的太平剧团,就编演了《卫国弃家仇》《秦桧游地狱》《洪承畴》《救国怜香两情深》等宣传抗日救国、痛斥汉奸为内容的剧目,广受观众欢迎。也就在此时,17岁的红线女跟随何芙莲加盟太平剧团 那时,驻足广州湾的戏团大多都创作抗日的戏目,马师曾也将太平剧团改名为“抗战粤剧团”。日本侵略者闻讯后,指派日本文化特务禾田久追踪到广州湾,威迫并利诱马师曾返回香港,马师曾临危不惧,严词拒绝。随即,他率领全团60多人。连同眷属共百余人逃过寸金桥(原叫赤坎桥,是法国租借地地界),后又逃到遂溪县 恰在此时。一位广西戏院商人来找马师曾洽谈商业演出业务,马师曾提出四六分账,对方同意了,马师曾?Q定带领抗战粤剧团共百余人转移到广西玉林演出谋生。这百余人从广东遂溪出发,经廉江石角进入广西陆川到达玉林,他们不顾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