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弹性应力分 实验报告.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光弹性应力分 实验报告

;小组:第五组 组长:李振邦 组员:林长雨 原永铭 宿绍勋 周娇 指导老师:汪小明;;;;;;;;线偏振光;;;;具体实验内容;实验一 测定条纹值;实验内容: (1)调节正交圆偏振暗场:打开钠光源,旋转检偏镜,使标记指向镜框分度盘上0度位置;分别旋转两块四分之一玻片,使标记指向45度,形成 “正交圆偏振暗场”; (2)用尺子测量小模块宽度t,并在小模块上任取一个观测点O; (3)调节拉压杆高度,使小模块处于不受力状态。调整小模块使平面偏振光垂直通过小模块; (4)调节电子秤的“去皮”按钮进行清零; (5)使光入射到小模型上,有节奏施加外力(注意:所有人应远离模型两侧,以免小模块弹出伤人。)当小模块上O点变成暗点时,缓慢调节外力,找到暗点最清晰时的外力(记录电子秤示数m)并做记录,此时n=1;继续加外力连续测量n=2,3,4,5时的外力并做记录。(注意:最大外力不应超过1000牛顿);条纹级数n;本次测量得到的条纹值偏低,经过讨论分析,应该是在将电子秤清零时出现误差。 本实验因为实验仪器本身精度局限,还会存在系统误差。;实验二 等倾线的观测;1、实验目的: 记录等倾线的图像; 2、实验原理: 建立一个平面偏振场;首先反复同步转动起偏镜和检偏镜,观察等倾线移动的大致规律;然后从?=0°开始,单方向方向同步转动P—A镜,一般每隔5°~10°绘制一条等倾线并标明度数,到90°为止。 3、实验器材: 光测弹性仪、聚碳酸酯模型、打磨工具、尺子、照相机;;4、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1)实验准备(调节正交平面偏振暗场):打开钠光源,旋转检偏镜,使标记指向镜框分度盘上90 度位置,分别旋转两块四分之一玻片,使标记指向0度。 (2)调节试件高度,使模型刚好夹在试件中间且不受力,且平面偏振光垂直通过模型。 (3)在观测者的指挥下缓慢加外力至出现条纹变化。(不必加太大的外力) (4)旋转同步旋钮,分别在0度、22.5度、45度、67.5度、90度处拍照,记录模型的等倾线。 ;0度;22.5度;45度;67.5度;90度; ;(;5.数据处理 l=8.5cm;h=0.6cm; f=5.72*10^3N/m;;;;;;实验四 测拉力试件的应力集中系数;1、实验目的: 测量模型某点的K值; 2、实验原理: 公式如下: 主应力:σ’=n*f/h 平均应力:σ 平均=p/s; K= σ’/σ 平均 σ’’=0; P——所加外力大小,P=m*g; h——模型宽度; g——9.8m/s2 。 s——横截面面积,s=l*h; l——横截面长; ; 3、实验器材: 漫射光式光测弹性仪、聚碳酸酯模型、尺子、打磨工具、照相机等; 4、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1)小组分工:李振邦负责仪器调整,林长雨负责拍照,原永铭负责加外力,宿绍勋负责观测,周娇负责数据记录; (2)实验准备(调节正交圆偏振暗场):打开钠光源,旋转检偏镜,使标记指向镜框分度盘上0度位置;分别旋转两块四分之一玻片,使标记指向45度,形成 “正交圆偏振暗场”; (3)测量模型宽度h,测量位置附近横截面长度l, (4)调节试件高度,使模型刚好夹在试件中间且不受力,且平面偏振光垂直通过模型。 (5)调节电子秤的“去皮”按钮进行清零。 (6)设光入射到模型上某一点X,在观测人指挥下,施力人有节奏地加外力(注意:所有人应远离模型两侧,以免模型弹出伤人)。当模型中X变成暗点时,调节外力,找到暗???最清晰时的外力(记录电子秤示数m)并做记录,此时n=1;继续加外力连续测量并做记录。 ;5、实验数据记录及初处理 h=0.006m; l=0.032m;;未加力;n=2;n=6;误差分析;分析总结;

文档评论(0)

mhk80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