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儿童心理发展资料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心理过程的内容:
心理学把心理过程划分为三个具体过程:
1)认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思维是认识的核心。
2)情感过程,它是人在认识事物时产生的各种内心的体验,如喜、怒、哀、惧等。
3)意志过程,它是人在活动中为了实现某一目的,对自己行为的自觉组织和自我调节。
心理过程是统一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者相互联系。认识过程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情感过程是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动力。意志过程对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具有调控作用。
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1)直觉行动思维,就是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
2)具体形象思维是指儿童思维主要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它有以下两个特点:
(1)具体性喝形象性 (2)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
3)抽象逻辑思维,就是使用概念、判断、推理的思维形式进行的思维。学龄初期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有以下两个特点:
(1)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
(2)不自觉性与自觉性在思维活动中进行消长的过程。
皮亚杰的儿童智慧发展理论
(一)智慧发展的阶段,这一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细分为六个子阶段:
(1)0~1个月,反射活动阶段
(2)1~4个月,习惯动作时期 (3)4~10个月,有目的的动作形成时期
(4)10~12个月,手段和目的之间分化并协调的时期
(5)12~18个月,感知运动智慧时期
(6)18~24个月,感知运动智慧的综合时期
2.前运算阶段(2~7岁),分为两个子阶段:
(1)2~4岁,象征思维阶段,已经出现了象征符号的机能。
(2)4~7岁,知觉的半逻辑思维阶段,开始从表象思维向运算思维进展。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形成初步的运算结构,运算获得了可逆性。这一阶段的儿童发展了接触自我中心的作用,并出现了守恒的概念。
4.形式运算阶段(从11或12岁开始)
(二)教育对儿童思维发展的影响
教育必须要按照儿童的智力或思维结构及其发展阶段来组织和实施。
教育对于儿童思维的发展是重要的,但又不是无限和万能的。
教育不能超越发展阶段和现有的认知结构水平。
教育也不能随心所欲的加速儿童的认知过程。
教育的最高要求应该使学生具有逻辑推理能力和掌握复杂抽象概念的能力。
(三)语言与儿童思维的关系
第一,思维和语言是异源的。
第二,语言是构成逻辑的必要条件。
昂德将情绪的社会性参照的发展经历划分为四个水平:
1)0~2个月:不完整的面部知觉。
2)2~5个月:无评价的面部知觉。
3)5~7个月:对表情意义的情绪反应。
4)7~10个月:在因果关系参照中应用表情信号。
托马斯的气质分类:
1)容易照看型,占40%这类婴儿生理节律有规律,比较活跃,容易适应环境,如容易接近陌生人,容易接受新的食物,容易接受安慰等;情绪比较积极、稳定、友好、愉快,喜悦的情绪占主导;求知欲强,在活动中比较专注,不易分心;爱游戏,容易得到承认的关爱。
2)难以照看型,占10%这类婴儿生理节律混乱,睡眠、饮食及排便等技能缺乏规律性;情绪不稳定,易烦躁,爱吵闹,不容易接受承认的安慰,对新环境不容易适应,表现为易退缩和易激动;主导情绪消极,紧张,焦虑强烈;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容易分心;难以与成人合作,与成人关系不密切。
3)缓慢发动型,占15%这类婴儿不活跃,情绪比较消极,表现较为安静和退缩,对环境刺激的反应比较温和和低调,对新环境的适应比较慢,通过抚爱和教育能逐步适应新环境。
4)混合型,除上述三种以外的占35%。
依恋形成的阶段
1)无分化阶段(0~3个月)
2)低分化阶段(3~6个月)
3)依恋形成阶段(6个月至2.5岁)
4)修正目标的合作阶段(2.5岁以后)
电视对儿童攻击行为有哪些影响?
1)它教给儿童一些攻击性的行为方式
2)它使儿童放松了对攻击行为的抑制,使暴力合法化
3)它降低了儿童对暴力的敏感性,并习以为常
4)它使儿童对现实的想象建立在自己的行动上,过分地认为自己是受害者,由报复发展到攻击
(论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把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水平一:前习俗道德水平。
阶段一:以服从与惩罚为取向。
阶段二:以工具性目的为取向。
水平二:习俗道德水平。
阶段三:以“好孩子”为取向。
阶段四:以维持社会秩序为取向。
水平三:后习俗道德水平:
阶段五:以社会观念为取向。
阶段六:以价值观念为取向
(简答)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1)换位思考问题
2)移情作用
3)父母抚养方式4)不同文化的影响
(论述)影响儿童同伴交往的因素:
(一)儿童自身的特点
1、行为特征,它是儿童社会能力的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