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华侨的贡献
梅州的华侨,在华侨历史发展中,继承和发扬了爱国、爱乡、热心公益等优良传统,为祖国、家乡,为侨居国的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广大华侨在侨居国遵规守法,尊重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和当地人民团结友爱,同甘苦、共命运,共同开发当地资源,发展经济,甚至和当地人民一起为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不怕流血牺牲,并对侨居国的各项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得到侨居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扬。 梅州华侨身在异乡,心系祖国,对祖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鼎力支持。不论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还是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他们都作出了无私的奉献,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一、支持和参加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得到了全国人民和海外华侨的支持和拥护。1905年7月底,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同年冬,孙中山派他的老战友、梅州籍华侨谢逸桥、温靖侯、姚雨平返国,在潮州、嘉应州一带开展革命活动。1906年春,谢逸桥等回到梅县松口,与嘉应属各县有声望的人士如五华县的张谷山、李济民,兴宁县的肖惠长,平远县的林鲁传,蕉岭县的丘逢甲等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在各县建立同盟会,会员达几千人。还在松口创办了以培养军事人才为目的的“体育会”。1911年3月29日广州黄花岗起义时,梅州各县参加起义的同盟会员有30多人,其中大部分是体育会结业的师生。蕉岭归侨林修明、梅县归侨郭典三等在起义中壮烈牺牲。武昌起义后,梅县归侨温种远、李思堂等同盟会员组织300余人的武装,于11月10日光复梅州。 在辛亥革命中,不少梅州旅东南亚各国的华侨、华裔慷慨捐资。平远县旅马来亚侨领姚德胜捐巨款资助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特颁发一等“嘉禾勋章”以资奖励。梅县旅印尼侨领张榕轩、张耀轩昆仲及张映堂、梁密庵,马来亚侨领谢梦池等,均献巨款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梁密庵在广州起义急需用款时,毅然将其父所存巨款捐献出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持给梁颁发“旌义状”嘉奖。大埔县旅印尼侨领张振勋捐资30万两白银资助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梅州籍华侨不仅在经济上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不少人还弃商从戎,回国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斗争,有的甚至献出生命。梅县华侨谢良牧,平远县归侨姚雨平,参加了1907年的饶平黄岗起义。兴宁籍华侨罗立志等10多人还在武昌起义以后,于1916年4月组织广东华侨敢死队参加光复汕头的战斗。辛亥革命期间,献出生命的归侨、侨眷有旅新加坡华侨温生才,马来亚华侨陈敬岳、林修明、钟明光、陈文褒,印尼华侨罗福星、陈文友、郭典三,以及梅县侨眷周增、饶辅廷等。 二、参加和援助抗日战争 在抗日战争中,梅州华侨和祖国人民一道,同仇敌忾。一如既往,在经济上、人力上慷慨无私地支持祖国抗战,直到胜利。 在侨居地大造舆论和抵制日货。梅州籍华侨在各侨居地华文报纸撰文痛斥日寇的侵略罪行,号召侨胞从各方面支持祖国抗战,并以民族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在经济上的损失,纷纷参加抵制日货运动。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梅县旅印尼雅加达侨领、中华总商会会长丘元荣,派员回国与上海工商界联系,选送国货至雅加达展览,号召华侨使用和出售国货。旅印尼侨领张鹏高,召集旅雅加达华侨开会,作出不运输日货,不与日本银行及保险业往来,不为日本人开设的工厂、商店服务,不搭乘日轮,华侨报纸不刊登日方广告,不输送日本军用品等抵制日本的决议。 抗战爆发后,东南亚各地纷纷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华侨救国总会”、“华侨援助抗战委员会”、“华侨救灾总会”等爱国抗日团体。梅州籍华侨加入抗日救亡团体,积极进行抗日宣传和募捐抗日经费活动。大埔旅新加坡华侨林师万,担任新加坡华侨筹赈会客属分会主任,带头慷慨捐资,并积极倡导筹集资金支援祖国抗战,赈济难民。1937年,五华县旅马来亚华侨李桂和,为抗日和救济难民捐国币10万元,获国民政府奖“积善余庆”横匾一块。1938年,丰顺县旅居越南、泰国、马来亚等国华侨捐款80余万元,交给广东各界募款赠机委员会。从抗战开始至1940年,梅县旅外华侨共捐国币734350元,大米2000包以及枪弹一批。梅州华侨、新加坡救乡会主席杨益麟捐款5万元。旅南非年已75岁的华侨刘孚初,将自己积蓄40年的养老金900英镑价值国币5万元,全部捐献给祖国。旅居印尼雅加达的中华总商会丘元荣捐款10万元,连同其母亲71寿辰仪金20万元也捐给祖国,受到国民政府的赐匾表彰。旅大霹雳华侨钟成才,捐款4万元及金器21件(10余两)。旅南非华侨梁懋尹捐款20万元,旅泰国华侨伊璜捐款10万元资助祖国抗战。 此外,不少华侨还返国从戎,赴前线参加抗日。原梅县地区侨联主席刘水,1938年与结婚不久的夫人朱惠利弃商返国,回到延安参加抗日。从侨居国回祖国前线抗日较知名的还有五华县的印尼华侨曾庆崇,大埔县旅新加坡华侨陈文德、陈树强、陈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