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的成长历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蔡文姬的成长历程 ??? 蔡文姬(一作明姬、昭姬,公元177—249年),名琰,是东汉著名学者蔡邕(字伯喈,公元132-192年)的女儿。汉灵帝刘宏熹平六年(公元177年)6月,蔡文姬出生于陈留郡圉县(今河南省杞县圉镇)。父亲蔡邕时年45岁。母亲赵五娘。 ??? 蔡文姬的出生地圉城这里人杰地灵,历代名人辈出。圉县早在商汤封夏后于杞地之后开始建城。史书《资治通鉴》记载:“(该城)春秋陈地,郑取之。苦楚之难,修干戈于境,以虞其患,故曰圉。”春秋时期一度是皇家的养马场。西汉时设圉县,治所设此。在中国历史上,东汉光武帝时著名的刚直不阿的“强项令“董宣、东汉桓帝时著名“党人”夏馥(音孚)、西晋提出著名的“徙戎论”的江统,都是圉县人。 ??? 据《后汉书》卷84《列女传·陈留董祀妻传》记载: ??? 陈留董祀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适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 ??? 我们谈及蔡文姬,就不得不提及她的父亲蔡邕。 ??? 蔡家祖籍关陇一带,到文姬高祖辈迁居圉县。蔡邕的父亲蔡棱、叔父蔡质把祖上留在圉城的家业一分为二后,蔡棱一家人留守圉城,蔡质则家迁洛阳。对于蔡邕的家世,《后汉书》卷60下《蔡邕列传》记载: ???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六世祖勋,好黄、老,平帝时为眉阝令。王莽初,授以碏戎连率。勋对印绶仰天叹曰:“吾策名汉室,死归其正。昔曾子不受季孙之赐,况可事二姓哉?”遂携将家属,逃入深山,与鲍宣、卓茂等同不仕新室。父棱,亦有清白行,谥曰贞定公。 ??? 蔡家是圉县大户人家。据《后汉书》卷57《党锢列传》讲到蔡邕的同乡夏馥时,提到同县的蔡家、高家(现在圉镇西街仍有多户高姓人家):“夏馥字子治,陈留圉人也。少为书生,言行质直,同县高氏、蔡氏并皆富殖。”在《河南通史》上也有相同的记载。[程有为、王天奖主编:《河南通史》,第113页,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说明蔡家和同县的蔡家、高家一样都是大户人家,当时家境十分富裕。蔡邕时蔡家已不再经商,蔡邕饱读诗书,成为一代名流。蔡文姬出生时蔡邕时年45岁,可谓老来得女,作为“独生子女”的蔡文姬被父母宠爱的程度可想而知。 ??? 蔡邕常常作为大书法家而为世人所传颂。据载,熹平四年(公元175年),蔡邕校定《六经》的谬误,将正文刻在石碑上,立于太学门外,成为流传后世的“熹平石经”,前往观摩的人络绎不绝,每天停在那里的马车就有一千多辆。蔡邕的书法,“骨气洞达,爽爽如有神力”,蔚然大家,成为当时偶像级的人物。 ??? 其实他还是一个大文学家。他著有《蔡中郎集》,至今仍保存完好,流传于世。此外,蔡邕还精于天文数理,妙解音律,在洛阳俨然是文坛的领袖。中国古代四大名琴之一的焦尾琴,为汉代末期蔡邕所制之琴,据《后汉书·蔡邕列传》记载:“吴人有烧桐以爨(cuan)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僬(jiao)尾琴’焉。”汉末,蔡邕遇害后,焦尾琴保存在皇家内库之中。 他的家就是那个时代的文化沙龙,也是那个时代的高级图书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杨赐、玉灿、马月碑以及后来文武兼备、终成一代雄霸之主的曹操都经常出入蔡府。蔡邕和曹操还成了挚友。蔡文姬生在这样的家庭,自小耳濡目染,饱受这些文人雅士的熏陶,所以年少之时就表现出超常的智慧和才能。 ??? 蔡文姬从小受到文学熏陶,博学而有才辩,尤其精通音律。《三字经》上说:“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自当警。”《后汉书》李贤注引刘昭《幼童传》中说,“邕夜鼓琴,弦绝。琰曰:第二弦。邕曰:偶得之耳。故断一弦问之,琰曰:第四弦。并不差谬。”《蔡琰别传》里也有类似的记载,而在宋代朱文长《琴史》这件事记载为文姬10岁时, 蔡邕震惊于女儿的天分,开始教女儿学琴,两年之后,文姬琴艺学成,蔡邕将自己的焦尾琴送给了女儿,由此蔡文姬的音乐天赋可见一斑。 ??? 关于这件事情的真实性,是毋庸置疑的,在许多文献资料中都有相关记载,唐代刘商《胡笳曲序》在这篇序文里面说“蔡文姬善琴,能为离鸾别鹤之操,……”唐代李瀚写古代的启蒙读物的《蒙求集注》 中有两句话 “蔡琰辨琴,王粲覆棋。” 这说明蔡文姬在音乐方面名声十分显赫,几乎成为人人传颂的佳话。在史书上我们只能找到这些关于蔡文姬童年早慧的只言片语的记载,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大胆推测她在文学以及书法上同样有很好的基础,即使没有表现出在音乐上的特别天赋,至少作为蔡邕的唯一子嗣,父亲肯定会把自己的才能传授于她,以期后继有人。在晨星寥落的窗前,似乎千年前那稚嫩而清莹的朗朗书声还在耳旁想起,那是蔡文姬朗诵四书

文档评论(0)

hgcm7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