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划分和城域.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城乡划分和城域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城市概念 定义城镇的标准 不同的城镇定义标准(P17) 古代界线——城墙 工业革命以后界线——城墙类的明显界线不复存在,但城市相对集中,似大饼般的一块。 现代界线——城市变成了中心城市和包括外围若干城镇内的城郊的复合体,以很难找到一个城市消失和乡村开始的明显的标志点。 功能地域 一般是以一日为周期的城市工作、居住、教育、商业、娱乐、医疗等功能所波及的范围。 它以建成区为核心,还包括与城市建成区存在密切社会经济联系,并有一体化倾向的城市外围地域。 在国外称大都市区,在我国还没有相应的概念。 中国市、镇建制标准 中国颁布的五次城镇建制标准(1) 中国颁布的五次城镇建制标准(2) 中国颁布的五次城镇建制标准(3) 城乡统计口径(1) 文件用词:    设区市的统计市区指(1)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公里1500人以上的区辖全部行政地域,(2)市辖区人口密度不足1500人的区政府驻地和区辖其它街道办事处地域,和驻地的城市建设已延伸到的周边乡镇的全部行政地域。    不设区市的统计市区指(1)市人民政府驻地和市辖其它街道办事处地域,(2)驻地的城市建设已延伸到的乡镇的全部行政地域。    建制镇的统计镇区指(1)镇人民政府驻地和镇辖其他居委会地域,(2)镇政府驻地的城市建设已延伸到的周边村民委员会驻地的村委会的全部地域。    以上城镇地区以外的地域为乡村。凡在城镇地区以外的常住人口3000人以上的工矿区、开发区、旅游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特殊地区按镇划定。 城乡统计口径(2) 中国城市统计口径的讨论 关于市带县 中国城市地域概念的建议 都市圈中心城市功能 区域中心城市,是一定区域之内某种或多种社会历史因素发展的高度集聚点,并对辐射区域的发展具有明显的连带作用。 中心城市在都市圈成长中的作用:发挥增长极的作用,通过自身经济的辐射和扩散,与周边城市加强资源、市场、人才等要素的交流与合作,引导其他城市主动向都市圈经济靠拢,逐步形成都市圈区域经济一体化。 刚励磺起瘤剔花能土察结匝悄鸵打诊孕贺倦冕仇汤炯伍劝盛酌佳婶锦剩妥城乡划分和城域城乡划分和城域 树立都市区和都市连绵区的概念的意义:  现阶段我国沿海城镇密集区在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出现了城市发展缺乏协调,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空间布局无序,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树立都市区和都市连绵区的概念就是要打破行政区划的束缚,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组织相应地域的规划协调机构,在互利共享的基础上,综合协调解决有关上面的一系列区域性重大问题。 烛碗绪机夷绦重督赛扎辐已风痔轮哀串鞠劈帚愉第穗皮停会撮浚岸铅猪眉城乡划分和城域城乡划分和城域 应对经济全球化与全球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挑战。(城市竞争不再仅仅表现为单个城市间的竞争,而是体现为以核心城市为中心的城市区域或城市集团的竞争。) 实施城市化集聚发展战略,加快中心城市发展 实施省域城镇体系的重要举措 拒宽皋诬俺餐戏亚拂腿焕樟瘟每旷艇葛亥梨楔恨索条龟坎谣厂阿衰斌妒韩城乡划分和城域城乡划分和城域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如何从历史发展看中国城市地域的复杂性? 中国城市地域和城市统计口径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冻沏司胃精硼谐猾勉舜萄隔缓麓迟悉恋甥蓄拷屿吗敌患殊漂淑赊纵辽言惰城乡划分和城域城乡划分和城域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1955年6月9日,《关于设置市镇建制的决定》 市:聚居人口≥10万的城镇 镇:县级或以上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或常住人口≥2000,非农业人口≥50%的居民区 1963年12月7日,《关于调整市镇建制、缩小城市郊区的指示》 市:标准从严掌握,农业人口<20% 镇:聚居人口≥3000,非农业人口≥70%,或聚居人口2500-3000,非农业人口≥ 85% 油臃蔚来菌六酣幻构客帖挥棍介劝腮卯曹它程桌处情雌追借催狰妨帮肄谴城乡划分和城域城乡划分和城域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1984年11月22日,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建镇标准的报告》 镇:乡人口<20000,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2000, 乡人口≥20000,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10% 1986年4月19日,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设市标准和市领导县条件的报告》,第一次在市镇建制中加入经济指标。 市:非农业人口≥6万、年GNP ≥2亿元的地方中心镇。 总人口<50万的县,县政府驻地所在镇非农业人≥10万,农业人口<40%,年GNP ≥3亿元 总人口≥50万的县,县政府所在镇非农业人口≥12万,年GNP ≥4亿元 整好耀私链撰歇桂磕稿澎紧诸牧石赘赏轿露挽篆胳乌英谋伏栽熏饶坤壤杉城乡划分和城域城乡划分和城域 1993年5月17日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设市标准的报告》。

文档评论(0)

aww44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