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风穴寺边界空间经营手法及保护策略探究.docVIP

汝州风穴寺边界空间经营手法及保护策略探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汝州风穴寺边界空间经营手法及保护策略探究

汝州风穴寺边界空间经营手法及保护策略探究   摘 要:该文通过对风穴寺相关文献的研究和实地踏查,对风穴寺边界空间的经营手法进行了研究,对其边界空间的特点和意匠手法进行阐述,并针对风穴寺的现状提出了其边界空间的保护原则和保护策略 关键词:风景园林;边界空间;经营手法;保护策略;风穴寺 中图分类号 TU984.1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2-03-0067-03 Abstract:This paper have studied ways of garden building of boundary space of Fengxue temple based on fact-finding and relative reference. Characteristics and approaches of gardening were expounded profoundly and 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of protection were researched according to analysis of status of Fengxue temple. Key words:Landscape architecture;Boundary Space;Management;Protection Strategy;Fengxue temple 1 风穴寺概况 风穴寺,始建于北魏,位于河南省平顶山汝州市,始名香积寺,后世称之为风穴寺。风穴寺隐现于少室山南麓,北靠玉皇紫宵峰,南眺汝水,东傍龙山,西偎黄鹿山,侧有紫云峰、纱帽峰、香炉峰和石榴嘴峰,山势呈三面合抱势;茂林修竹,泉涌溪曲,风景幽美。寺院背山向阳,依山就势而建,建筑布局高低错落,打破了佛教寺院中轴线对称的建筑格局(如图1) 2 风穴寺边界空间的划定与经营 风穴寺选址位于山势环抱的山麓地区,地势高低错落,寺庙的宗教部分位于平坦处,山、水、石、建筑、植物在人工的经营中显得巧若天工 2.1 风穴寺边界空间的划定与特征 2.1.1 边界空间的划定 风穴寺边界空间的划定有2种类型:一种是异质性空间的交界,香道和宗教主体空间的交界,即入口空间区域;另一种是宗教空间和自然环境空间的过渡,即游览序列,包括西部过渡区域、北部珍珠帘过渡区域、东部青龙河(东溪)区域 2.1.2 ?L穴寺边界空间的特征(1)风穴寺的边界空间是一个以真山真为骨、以水为线,由翠岚亭、山道、珍珠帘、竹径、观音阁庭院、青龙河、桃花岸7个小空间串联成的一个复合型的空间序列。(2)少人工事,数笔点缀,塑造了一个自然和谐、空寂灵动、物我两忘的意境空间 2.2 风穴寺边界空间的经营手法 2.2.1 顺应自然,巧妙利用山林地,融自然于园林之中 山水之法,在乎随机应变[2]。风穴寺中的珍珠帘处在悬崖凹陷处,空间狭小,不易立基,匠人随机经营,凿平石壁,设置石阶,山石植物围合而造,创造妙境奇观,扣住特征,以有效的人力而取得巧夺天工的效果(如图2) 2.2.1.1 顺应山势,因地制宜,保持山水脉理 风穴寺的边界空间处理中,极力保持自然的山水脉理,顺应山势,因地制宜,少施斧凿,存其自然之势,而得其天然之意趣。如翠岚亭后山序列,山势陡而下,顺山势而造两列石阶,由山石花草点缀垂直界面,树木高耸,形成较封闭的林下空间,顺石阶而下,可观周围树影斑驳,嶙嶙怪石;瀑布顺山势而下,可听水流击石之声 2.2.1.2 提高观赏点,纳自然风光于园林之内 风穴寺景观序列中,翠岚亭位于后山锦屏风上,该处地势较高,视线较开阔,从远处观看,丰富了整个寺庙序列的轮廓线(如图3),增强了整个寺庙立面的节奏感,使得寺庙的宗教建筑和园林建筑有一个联系和过渡;在翠岚亭上可远观群山萦回,白云渺渺、泉水潺潺,鹿影依依,将远处景色尽收眼底。明代很多诗人在此处都留下了题咏诗,从诗词中可以得到一些远借的风光,如远山鹿影、竹林翠柏、塔影桐花等,均被纳入到园林之内 2.2.2 调整空间关系,改善空间状态 风穴寺东部边界空间,与东溪(青龙河)相邻,地势陡峭,建筑骑跨于河岸,建筑墙体后退,形成两层台地,出现地势狭长,空间狭促,景观单调等等不利状态。这里,匠人为调整空间关系和改善空间状态,种植桃花,在视觉上,产生桃花前跳,墙体后移的错觉,并且毛石的粗糙质感与桃花的细腻的质感产生对比,丰富了空间的层次感;有力地处理了景观与建筑的关系,打破了建筑墙体的单调沉闷(如图4、5) 2.2.2.1 虚实相生,藏漏结合 明代徐衍在《次韵》这样描写了寺院入口空间的外观形象:“万柏参差插太清,禅林遥望碧澄澄。珠帘卷地山光静,宝塔钻天日色清。玩月台前泉涌出,仙人桥畔竹丛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