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红楼梦》宝玉“哭”.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红楼梦》宝玉“哭”

浅析《红楼梦》宝玉“哭”   摘 要:《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巅峰之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红楼梦》中的两个主人翁――贾宝玉和林黛玉是曹雪芹倾其心血和激情、理想刻画的人物形象。本文以宝玉因情因景而哭为出发点,分析宝玉哭时所产生的浓郁的悲剧氛围所含蕴的情感 关键词:《红楼梦》;贾宝玉;“哭”;因情因景 作者简介:李艺(1988.1-),回族,女,甘肃天水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方向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2-0-01 刘鹗在《老残游记》中说:“灵性生感情,感情生哭泣。”这无非是对宝玉落泪的精警而深邃的,令人发省的见解。宝玉的情感不止表现在对人这一生命个体的情怀,而表现在对自然,对宇宙万物的态度――则为自然崇拜和仰慕。“宝玉早就以自然之水、泥比喻女性性格之清和男性之浊,还说: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样,得了知己,便极有灵验。”[1]而这就充分体现出宝玉对自然景物的人性观 一、宝玉――因景而哭 宝玉是多情,感性,至性的结合体,以无生命的自然之物为对象,来诉说自己的一切心事,将自己的情寓于自己所看到的景物身上,给予景物以人的特性,人的性格,人的情感,让景的一举一动来表达自己的情语,触动心底深处的情感 “宝玉在《红楼梦》中是至纯,至情,至忧,至悲的典型”[2]有“千古情人??我痴”这一称号。他对万物有着对人般的爱怜,疼惜,以至于对万物的情感有种痴迷感,也就是由情痴来爱怜万物。在第二十八回中,“在将要到达花冢时,正见黛玉葬花,听到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句,不觉恸倒在山坡之上,怀里兜的落花撒了一地。试想林黛玉将来亦到无可寻觅之时,宁不心碎断肠!”[3]从而我们可以看出,宝玉“不觉恸倒在山坡之上”是因为黛玉作为大观园诸女儿中的一员所葬之花是不是在暗示她们的命运也会想落花一般的短暂,是否会像流水般一样随波而逐,这种悲天悯人之情是宝玉所特有的情感。又如在第五十八回中,宝玉因为大病初愈而拄拐去看望黛玉时,看到“我能病了几天,竟把杏花辜负了!不觉已到绿叶成荫子满枝了!因此仰望杏子不舍。又想起邢岫烟已择了夫婿一事……因此不免伤心,只管对杏树流泪叹息。”[4]宝玉的这次落泪是从自身心灵感应的角度为主,以杏花的凋落来感叹时光的飞逝,但是这里更多的是将杏花看作是大观园中那些即将逝去或是要逝去的众女儿的一种伤心和吊念 二、宝玉――因情而哭 如在第五十七回中,宝玉因见湘云渐愈,就去看望黛玉,在于紫鹃聊天的过程中,听闻黛玉要被接回林家,“宝玉听了,便如头顶上打了一个焦雷一般……无奈宝玉发热事犹小可,更觉两眼珠儿直直的起来口角边津液流出,皆不知觉。给他个枕头,他便睡下;扶起他来,他便坐着;倒了茶来,他便吃茶……”而黛玉这边一听宝玉这般的光景,“……李嬷嬷乃久经老妪,说他不中用了,可知必不中用了。哇的一声,将腹中之药一概呛出,抖肠搜肺、炽胃扇肝的大嗽了几阵,一时面红发乱,目肿筋浮,喘的抬不起头来……”[5]这一番折腾后,我们可以看出,黛玉在宝玉心目中的地位是无法替代的。宝玉之所以有这样的反应是因为他对黛玉的情已经到达了“痴迷”的地步。欧阳修的《玉楼春》词云:“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落花成,始共春风容易别。”[6]词中之“情痴”二字仿佛就是宝玉之情之痴的阐述。宝玉的“情痴”是对黛玉独有的爱的表达,是他心灵深处真实的表达,使他才会因紫鹃的一番有关黛玉的话让他发痴,发狂,发癫。也许,这才是宝玉心中对黛玉爱恋的最好诠释。宝玉因情因景而哭是宝玉对万物的爱怜,对万物拟人化的一种特殊情怀,在情与景的融合中将自我悲伤的情感基调用“哭”标示出来。正如《诗经》中:“知我知谓我心忧,不知我知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宝玉的这种情感基调作为《红楼梦》中的一根纽带贯穿于全文之中,这更加体现出宝玉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眷恋,对宇宙万物的无限感慨。而这与后文中“落得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意境对照起来,将宝玉的“哭”更显得凄凉,悲惋,忧伤地氛围在文章中油然而生 注释: [1]王海燕.花魂诗魄女儿心――林黛玉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30. [2]任鹰.中文学科论文写作[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0:151. [3]霍国玲 紫军.脂砚斋全评石头记[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359-360. [4]霍国玲 紫军.脂砚斋全评石头记[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689. [5]霍国玲 紫军.脂砚斋全评石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