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_04_非语言沟通.pptVIP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Chapter_04_非语言沟通

第4章 非語言溝通 第四章 非語言溝通 第一節 非語言溝通行為的重要功能 第二節 常見的非語言行為溝通管道及非語 言行為意涵 第三節 非語言行為的基本解讀向度 第四節 欺騙的偵測 第五節 非語言溝通能力的差異 第六節 增進非語言溝通的品質 第一節 非語言溝通行為的重要功能 Birdwhistell (1978)︰ 在溝通過程中,訊息的交換只有30% 左右是透過言詞內容傳達的。 Hall (1974)︰ 有時候人際的溝通甚至可以單獨由非語文行為完成。 第一節 非語言溝通行為的重要功能 一、加強語言訊息 語言訊息再加上非語言行為的幫助,常能讓溝通中的雙方對語言內容的強度與重要性有著更清楚的了解。 二、補充語言訊息 當言語似乎無法完整表達我們的感受時,可藉由某些非語言行為來「補充」言語所未能完全表達的感受 第一節 非語言溝通行為的重要功能 三、取代語言訊息 有時不需形諸於言語,我們的感受與想法也能藉由非語言行為傳達給對方。 四、調整語言溝通的進行 在與他人互動過程中,非語言行為也提供了線索,讓彼此了解是否需要溝通或溝通能否持續進行 第二節 常見的非語言行為溝通管道及 非語言行為意涵 一、目光接觸或注視 二、臉部表情 三、肢體語言 四、觸摸行為 五、空間距離 六、聲音線索 七、衣著打扮 一、目光接觸或注視 (eye contact or gaze) 通常代表善意和興趣 代表兩人之間的親密感 顯示出了彼此的相對地位 高地位者會出現「視覺優勢行為」(visual dominance behavior ) 可以調節彼此的互動行為 例如目光一接觸,就開啟了兩個人互動的可能性。 一、目光接觸或注視 (eye contact or gaze) 瞪視(stare)︰ 是目光接觸中相當特別的一種 意指目不轉睛的盯著看,讓人覺得無法遁形 通常都會引發敵意及相當負面的感受,瞪視的一方多半會被認為是在挑釁,可能引發攻擊行為 二、臉部表情 (facial expressions) 最能表達個人的情緒感受 六種基本情緒: 喜悅、憤怒、悲哀、恐懼、驚訝、嫌惡 跨文化且容易辨識 但仍有所謂的「內團體優勢」(in-group advantage) 存在,亦即彼此互動較多、較熟悉的一群人( 可能是屬於同一文化、同一地區、或是同一種族),在辨識彼此臉部情緒時,正確率會更高 (Elfenbein Ambady,2003) 六種基本情緒 二、臉部表情 (facial expressions) 表達規則 (display rules)︰ 學習而來 不同文化下,有不同的表達方式 網際網路中的溝通方式 大量運用臉部情緒表情符號 網際網路中的溝通方式 三、肢體語言(body language) (一)手勢 (gestures) ?象徵手勢(emblems):手勢本身就具有完整的意涵,甚至可以完全取代語言。 (二)姿勢 (postures) ?協調同步(interactional synchrony):指互動的兩人肢體 動作相當配合,彼此呼應模仿,因而常出現相同 的姿勢及行為。 (三)動作(movements): ?意指需要整個身體配合才能表現出來的特定行為。 四、觸摸行為(touch) 通常代表喜歡和親近之意。 但當碰觸時間過長,或觸摸的部位不適當時,反而會引發負面效果,造成被碰觸者的反感與憤怒。 四、觸摸行為(touch) 有著身分地位的差異: →主動觸摸的一方通常地位較高、也具有較高 的支配性,而被動接受的一方是地位較低且 較順從。 性別差異 : 在觸摸行為上的性別差異,是以年齡為分水嶺 (Hall Veccia, 1990) 40歲以下:男>女 40歲以上:女>男 五、空間距離 (space) (1)親密距離 (intimate distance) 50公分內,容易有肢體接觸 夫妻、情侶或好朋友之間的距離 (2)個人距離 (personal distance) 50 ~ 125公分,有點距離但要碰觸對方並不困難 一般朋友之間的距離 五、空間距離 (space) (3)社交距離 (social distance) 125 ~ 350公分,避免非必要的肢體接觸。 多為非情感性溝通的互動,例如長官部屬討論公事時的距離 (4)公開距離 (public distance) 350 ~ 750公分,正式而疏遠 例如演講者與聽眾之間的距離 五、空間距離 (space) 性別差異: 女性與他人(男或女)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