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小波神经网络的近红外多组分建模研究论文.doc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小波神经网络的近红外多组分建模研究论文
汤守鹏 姚鑫锋 姚 霞 田永超 曹卫星 朱艳
【摘要】 将小麦叶片原始光谱经过预处理后,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对数据进行降维,取前3个主成分输入小波神经网络,建立了基于主成分分析和小波神经网络的近红外多组分预测模型(SEP)分别为0.101%和0.089%,预测相关系数(R)分别为0.980和0.967。另外.freeloid函数)用小波函数Ψ来代替, 图1 小波神经网络结构
Fig.1 Structure of g/kg、速效磷含量40.3 mg/kg、速效钾含量100.3 mg/kg,前茬水稻。供试品种为宁麦9号和豫麦34号,试验设4个施氮水平,分别为0, 90, 180和270 kg N/ha纯氮 (ha为公顷),两因素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每小区面积约为23 m2,基本苗1.5×106 株/ha,行距25 cm。氮肥基追比2∶1∶1,追肥时期为拔节期和孕穗期,各占25%。各处理配施105 kg/ha P2O5和80 kg/ha KCl,全部用作基肥。其它管理措施同高产小麦田。实验2 2007~2008年在南京农业大学江浦试验站(南京市浦口区,118°37′E,32°02′N)进行。土壤有机质含量1.95%,全氮含量0.08%,速效磷含量13.4 mg/kg,速效钾含量48.9 mg/kg,前茬玉米。供试品种为宁麦9号,设4个施氮水平,分别为0, 90, 180和270 kg/ha 纯氮,两因素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每小区面积约为16 m2,基本苗1.5×106株/ha,行距25 cm。氮肥基追比1∶1,追肥时期为拔节期,占50%。各处理配施150 kg/ha P2O5和 150 kg/ha K2O,全部用作基肥。其它管理措施同高产小麦田。
3.1.2 光谱采集和化学值测定 光谱采集用Thermo Nicolet 5700 FTIR近红外光谱仪(自带OMNIC 7.2集成软件和内径2.5 cm、高5 cm的专用石英杯)。光谱采集前,先在室温下开机预热约1 h,然后将过筛样品装入石英杯,容量约1/3,用专用砝码压紧,置于样品台上扫描,每次采集前均用镀金内壁作背景。扫描范围10000~4000 cm-1,分辨率4 cm-1,每次光谱采集扫描64次,每份样品重复采集光谱9次,取平均值代表该样品的光谱,以吸光度的格式存储于计算机中。 图2 叶片样品近红外吸光度谱图
Fig.2 Near infrared absorbance spectra of leaf samples所有光谱数据都转化为波长形式,范围为1000~2500 nm,数据点间隔取为1 nm,因而所有的样品光谱就组成了一个144行1501列的矩阵。图2为144份样品的近红外原始光谱图。
样品全氮含量(TNC)采用凯氏微量定氮法测定,可溶性总糖含量(TSSC)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17。每份样品每个指标重复测定3次,取平均值作为该样品化学值(各组分含量单位均为%),样品集的全氮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60%~4.32%和0.50%~4.78%。
3.2 数据处理与分析
运用马氏距离法18剔除奇异样品后,对NIR光谱进行多元散射校正和Norris一阶导数滤波处理,然后采用PCA方法将光谱压缩成若干主成分,最后将降维后的主成分分别作为小波神经网络和BP网络的输入节点,全氮和可溶性总糖两个化学组分作为输出节点,进行网络训练后得到模型,同时利用预处理后的光谱进行PLS建模。本研究中涉及到光谱预处理方法、PCA和神经网络算法均在Matlab 7.0下编程实现。
3.2.1 样品集的划分 为了减少偶然误差、提高模型精度,首先运用马氏距离法18从采集到的144份样品中剔除5份奇异样品,剩下139份样品,再从中随机选择出100份作为校正集,其余39份作为检验集。
3.2.2 光谱预处理 光谱预处理方法的选择关系着模型的预测性能。为了消除光谱散射、平移和偏转,减少环境噪声对光谱的干扰,通过对样品光谱预处理方法的多次选择,发现采用多元散射校正(MSC)19和Norris一阶导数20处理后的光谱建模效果最好,处理结果见图3。因此,在用1000~2500 nm全谱区进行建模前,采用上述方法对光谱进行预处理。
3.2.3 光谱主成分的提取 光谱经过预处理后,用PCA方法提取其主成分,结果如表1所示,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达99.69%,可代表样品光谱,因而可将前3个主成分(原变量的线性组合)经标准化处理后作为网络的输入节点。由此可以确定,小波神经网络的输入层节点数应为3,依次对应于3个主成分;而输出层节点数是2,对应于全氮和可溶性总糖两个化学组分。为了与PLS方法和传统神经网络进行比较, 图3 经预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