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一讲19世纪实证主义社会学分析
一、实证主义及其来龙去脉 起源及代表人物 基本原则、类型 发展阶段 1. 起源及代表人物 近代社会学起源于实证主义(positivism),其原则指导了大部分的社会学研究,并提供了方法论的基础。 实证主义的基本信念是,认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无根本区别。由于科学已经取代宗教成为无可争议的权威,将自然科学中卓有成效的方法运用于社会生活领域,建立一门关于社会的科学既势在必然,又合情合理。 近代的第一批社会学家,以实证主义为其理论和方法的源泉,而实证主义的主要创立者,如孔德(Auguste Comte,1798-1857,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数学家)、穆勒又都同时成为社会学的创始人。 1. 起源及代表人物 孔德是最早把自己的哲学称为实证主义的欧洲思想家,他对“实证的(positive)”一词含义的解释: 1. 现实的而不是幻想的; 2. 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 3. 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 4. 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 5. 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 2. 基本原则、类型 社会学实证主义的基本原则: 1. 本体论的自然主义假设。(社会文化现象 自然现象) 2. 方法论的自然主义假设。 3. 认识论的经验主义原则。(经验和感性资料,真理性→观察与检验) 4. “价值中立性”的要求。 5. 社会科学是社会工程的工具与基础。(实践取向) 2. 基本原则、类型 社会学实证主义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有机体论与机械论: 1. 孔德、斯宾塞、涂尔干是有机体模式的代表,这种模式把社会现象看作是完整的社会体系中、相互联系的、正在实现的某种功能,就像生物机体的细胞和器官那样; 2. S?穆勒、凯特莱(Adolphe Quetelet,1796-1874,比利时数学家、天文学家、统计学家)是机械论的代表,在机械论的社会模式中,个人被视为社会原子,而社会的组织与制度则是物理的或心理的机制。 3. 发展阶段 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发展史大体可分两个阶段——早期实证主义与新实证主义: 1. 第一阶段(1830s—1900前后): 孔德、斯宾塞、S.穆勒为其代表,在进化论观念与机械论观念发生危机时期结束; 2. 第二阶段(1920s—今)。 说明:现代西方社会学可以分为三种主要思潮,即: 1)自然主义社会学(实证主义在其中起了主要作用) 2)人文主义社会学(现象学社会学、民俗方法论、符号互动论等) 3)批判的社会学。 二、孔德:实证科学 思想来源及研究旨趣 人类知识的进步规则与社会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研究方法 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 当时的孤立与对后世的影响 1. 思想来源及研究旨趣 孔德:实证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他出身于正统的天主教家庭,曾作过圣西门七年的私人秘书。 孔德也是以解释自己所处的时代为起点的,他的解释可以视为是融合了自启蒙运动以来十分活跃的诸多思潮的产物。 他对启蒙运动基本上持否定态度,反对18世纪的个人主义,并且十分厌恶理性时代对传统权威、道德、价值、宗教的否定抨击。 孔德:社会首先是道德生活的所在。(革命后的社会是危险的;宗教意识形态与神学体系瓦解;道德和信仰的真空;自由竞争的企业制度不能产生任何持久的社会团结纽带;→保守主义者反原子主义的有机整体社会观、文化道德的整合观。) 孔德的实证主义可以被看作是,通过寻求秩序与进步、社会稳定与社会变迁的统一,对启蒙运动哲学否定与批判传统的做法所做出的回答,同时也是对解决两大革命后欧洲社会危机所作的尝试。 2.人类知识的进步规则与社会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孔德认为,摆脱危机、重建社会的途径是引进一种新的知识与信仰体系,将科学的实证方法运用于社会、政治、道德、宗教等问题上,也就是说,将社会学建立为一门科学。 孔德提出了“人类观念进步三阶段论”、科学知识的等级分类法,以说明社会学的特殊地位及其作用。 孔德对前人观点加以系统化,认为每一种主要观点、每一个知识部门,都会先后经过三个不同的理论阶段: 2.人类知识的进步规则与社会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孔德:人类观念进步三阶段 1. 神学阶段,又名虚构阶段。人类精神探索的目标主要是万物的内在本性,是一切引人注意的现象的根本原因、最后原因,是绝对的知识; 2. 形而上学阶段,又名抽象阶段。人们把那些超自然的主体换成了一些抽象的力量、一些隐藏在世界万物之中的真正实体(人格化的抽象物),认为它们能够凭自身产生人们所观察到的一切现象; 3. 科学阶段,又名实证阶段。人类的精神承认不可能得到绝对的概念,于是不再探索宇宙的起源和目的,不再求知各种现象的内在原因,而只是把推理和观察密切结合起来,从而发现现象的实际规律,也就是发现它们之间不变的先后关系、相似关系。 2.人类知识的进步规则与社会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社会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每一门学科在体系中的地位取决于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