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第11课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共53张课件.pptVIP

人教版必修二第11课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共53张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洋房里弄——居室建筑的演进 三寸金莲跟我国古代妇女裹足的陋习有关。裹足的陋习始于隋,在宋朝广为流传,当时的人们普遍将小脚当成是美的标准,而妇女们则将裹足当成一种美德,不惜忍受剧痛裹起小脚。人们把裹过的脚称为“莲”,而不同大小的脚是不同等级的“莲”,大于四寸的为铁莲,四寸的为银莲,而三寸则为金莲。三寸金莲是当时人们认为妇女最美的小脚。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律师兴,讼师灭;旅馆名词兴,客栈名词灭。 ——《时报》1912年3月5日 胡适的新“三从四得” 二十世纪40年代,北大校长胡适(1891—1962) 说:“一个国家,怕老婆的故事多,则容易民主;反之则否。全世界只有三个国家没有怕老婆的故事。这三个国家一个是德国,一个是日本,一个是俄国。因此他得出如下结论:凡是有怕老婆故事的国家都有自由民主的因素,反之则容易建立极权统治。中国怕老婆的故事特多,故将来必能民主。”接着提出了著名的新“三从四得(德)”,即:新三从:太太出门要跟从,太太命令要服从,太太说错要盲从;新四得(德):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打骂要忍得,太太花钱要舍得。 近代以来,受西方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影响,以及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推动,中国传统思想受到民主、平等、自由、博爱等思想冲击,中国人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发生变化,妇女社会地位逐渐提高。中国社会进步,文明程度提高了。 习俗风尚的变革 观点一:这是一种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发展,这时候旧的文化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西方文化的进入,给我们带来新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中国逐渐改掉了一些传统陋习,与世界接轨。 观点二:这是一种文化侵略,西方文化的进入,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一步步沦丧,特别当我们过着西方的圣诞节时,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已经被韩国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 作为当代青少年面对东西方文明碰撞时,应该做出怎样的正确选择? 在西方文化的接受问题上,作为老师我觉得要注意正确的引导。其实一味的阻止或进行批判,会引起人们的逆反心理,如果从另外一个层面,让我们深刻了解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我想我们一定会爱上古老的中国文化,并找到与西方文化和谐的结合之路。 从封闭到开放,逐步文明化和走向世界。 但广大农村仍旧以传统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为主。 仍处处充满着半殖半封的色彩。(特征) 表现: 男子服装: 长袍马褂(近代的通常服饰) 中山装(辛亥革命后产生并流行)特点:中西合璧 西装(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 女子服装: 旧时旗袍到新式旗袍(20世纪20年代后,特点:中西合璧) (1)衣: (2)食: (3)住: 欧式洋房、中西合璧的里弄出现 (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里)开始出现西餐馆,还有面包房、咖啡店。西式的糖、烟、酒和饮料传入。 B、社会风俗的变化 社交礼仪等 婚丧嫁娶: 废止缠足 断发易服 具有反封建的意义 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 称谓、礼仪 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1、城市生活 (一)变化的表现: A、物质生活的变化 B、社会风俗的变化 2、农 村 生 活 基本状况:广大农村仍然处在落后、封闭的状态。传统风俗习惯坚若磐石沿袭下来。 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1、城市生活 (一)变化的表现: A、物质生活的变化 B、社会风俗的变化 2、农 村 生 活 基本状况:广大农村仍然处在落后、封闭的状态。传统风俗习惯坚若磐石沿袭下来。 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1、新中国成立后(50—70年代) ⑴ 50—70年代: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社会风尚的主流;   ⑵衣食住简单;物质匮乏,计划(凭票)供应,生活水平较低,温饱问题未能得到改善。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变化表现: 变化前提: 50年代的时尚——列宁装 “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是20世纪50年代 初年轻人中流行的一句顺口溜 。 布拉吉 60年代的流行——绿军装 70年代末的时尚——碎花衣裳 ①从灰蓝色调为主变为五彩缤纷。 ②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 2、改革开放后(80年代以来) ⑴衣: 数量增加、色彩丰富、款式多样、融入国际潮流 保暖 时尚、个性 ①从灰蓝色调为主变为五彩缤纷。 ②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  ③从保暖走向时尚、个性 2、改革开放后(80年代以来) ⑴衣: ①到1987年,中国人民已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 ② “菜篮子工程” 丰富了

文档评论(0)

mwk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