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大豆羞萎病症状及防治措施
浅析大豆羞萎病症状及防治措施 大豆羞萎病首次被发现是吉林省九站农业科学研究所在1957年。该病害属次生病害,但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耕作结构不合理,导致逐年加重。该病主要危害茎及叶片、叶柄,发病地块植株大部分折倒,且茎秆髓部变褐色,严重地块发病率达70%,减产50%左右。提早的掌握该病的症状及时预防能为种植者减少损失
一、病害症状
大豆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病,茎、叶柄、叶片、荚、种子均可受侵染。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和茎。叶片染病沿脉产生细条斑,初期细条斑褐色,后变为黑褐色。叶柄染病从上向下变为黑褐色,有的一侧纵裂或凹陷,致叶柄扭曲或叶片反转下垂,基部细缢变黑,造成叶片凋萎。茎秆常在叶柄结合处弯曲,呈蛇形姿势,茎部染病表皮呈黑褐色条斑,剥开内部维管素变黑褐色,髓部脱节、中空、变色。茎基部染病形成疮痂,易折断,断处呈褐色。豆荚染病从边缘或荚梗处褐变,扭曲畸形,结实少或病粒瘦小变黑。种子受害轻者仅脐部变褐,并有菌丝层,受病较重的子粒,?部周围也有褐色病斑。病部常产生黄白色粉状颗粒。逐渐变成粉色。大豆植株整体症状类似激素药害也类似缺钙症状
二、病原生物学特点
大豆羞萎病属半知菌亚门,粘隔孢属。分生孢子盘先聚生在大豆表皮下,后突破表皮,下部组织变淡褐色,上部组织元色,常数个聚生。分生孢子梗短小,不分枝。分生孢子圆柱形至长梭形,无色,正直或微弯,两端钝圆或略尖,有1-4个隔膜,不明显,大小16-44微米×3~5微米
三、 传播方式
病菌以分生孢子盘在病残体上越冬,也可以菌丝在种子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
四、诱发该病的因素
1、重茬是发病的主要因素
近几年普遍存在大豆重茬现象,95%以上地块重茬5-20年不等。常年连作导致田间病残体积累过多,为该病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致病菌源,遇到适合的气候条件引起发病
2、耕作粗放,管理不当
目前绝大多数农民仍然用小四轮等农机进行整地,翻动土层不超过10厘米。不能把积累的病原菌深扣入土底层;另一方面浅层耕作易形成坚硬的犁底层,造成土壤排水不良,渗透性不好,致使发病严重
3、施肥不合理
氮肥施用过多,生长过嫩的地块发病较重。由于我地十年九春旱,早大豆前期长势弱小,使得不少农户都偏重了氮肥的施用。有的农户还大量多次根外追施尿素,致使氮肥施用过多,植株生长过嫩,抗病力大大降低,增加了感病机会。另外,很多地方钾肥施用量都不足,钾肥施用不足的直接后果就是秆弱,抗病力下降,易倒伏
4、地势低洼、排水不良
长期浸泡在水中的大豆植株,表现生长发育不良,长势弱,植株瘦小、淡黄,营养严重缺乏,根系呈褐色或湿腐状,没有新生根,这样的大豆植株易感病
5、除草剂使用不当
由于春季使用封闭除草剂,含量多为乙草胺、豆磺隆、2.4-D丁酯等。在低温,多雨等不良环境下,农民担心药效发挥不好,所以均超量使用,从而导致大豆苗受药害严重,生长发育受阻,苗势弱,抗病虫能力下降,易感病
五、有效的防治措施
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做到生态控制和化学防治相结合,努力达到“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要求
1、农业防治
①选种建立无病留种田,选用无病种子。对种子要严格检疫,严禁随意调运种子,防止随种子传播蔓延
②合理轮作。与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实行三年以上轮作
清除病株与秋翻收获后清除田间的病株残体,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晒土,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源和虫源
③及时排水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
④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即有针对性的测试土壤中的有关营养元素(测土),根据营养元素的丰缺情况、计划产量等提出施肥的种类和数量(配方),最后依据农作物的需肥特点制定出基肥、种肥、追肥的用量、使用方法和追肥的时间(施肥)。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有利于减轻病害
2、化学防治
①种子处理。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适乐时)100毫升+35%多克福种衣剂600~700毫升,拌75~100公斤种子,既预防种子带菌,也预防苗期害虫。或选用70%多福合剂,按种子重量0.5%拌种,或用40%拌种双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4%拌种
②在苗期和发病初期喷施药剂
首先药剂预防:在苗期选用30%戊唑250毫升,公顷;30%戊唑200毫升+3%甲霜100毫升/公顷;45%咪鲜胺水乳剂125毫升+43%戊唑醇悬浮剂30毫升,公顷;45%咪鲜胺水乳剂125毫升+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克,公顷;45%咪鲜胺水乳剂125毫升+40%氟硅唑乳油20毫升/公顷;5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倍液。其次在发病初期喷施药剂进行治疗:可选用30%戊唑500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风景谈》精品课件.ppt VIP
- T11长轨列车卸轨作业指导书.pdf VIP
- 城市轨道交通交流供电系统的保护方式1城市轨道交通交流供电系.pptx VIP
- 《极简项目管理》读书笔记.pdf VIP
- 北京-绅宝D70-产品使用说明书-绅宝D70 2.3T-C7230C7G-绅宝产品使用说明书.pdf VIP
-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pdf
- 2023 【小升初分班】小升初数学分班测试卷 (通用版,含答案).pdf VIP
- DLT 1253-2013 电力电缆线路运行规程.pdf VIP
- 商务谈判毕思勇课程教案.pdf VIP
- 信息处理技术员教程(第三版)第6章 演示文稿基础知识.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