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天台山文化对唐宋词创作的影响.pdf
学术界)(月刊)
总第216期,2016.5
ACADEMICS
No.5
May.2016
论天台山文化对唐宋词创作的影响‘$1
o姚惠兰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文法学院,上海201620)
[摘要]作为宗教名山,天台山文化对唐宋词创作的影响很大。唐宋词中,与天台
山有关的意象种类非常丰富,使用频率高。“天台”意象与题材经历了一个发展与流变
的过程,这不仅反映了词学观念、审美风尚的演变,也与当时社会背景及台州地位的变
迁有着紧密联系。佛道二教对唐宋词创作的不同影响,也反映出宋词发展对天台山宗
教文化的接受与选择。
(关键词)天台山文化;唐宋词;影响
天台山地处浙江台州天台县,因上应台宿而得名。古时因“不列于五岳,阙
载于常典者”,不为世人所知。自东晋孙绰《游天台山赋》一出,始声名大振。至
唐,天台山成为道教、佛教并重的名山,形成以宗教为核心的名山文化。自此,天
台山文化对文学创作的影响逐渐显著。
有人曾统计,“作为名山之入唐诗者,《全唐诗》里大约只有关于终南山的
诗,在数量上可与提到天台的相匹敌。”…南宋时,又出现了我国存世最早的山
岳诗文总集《天台集》。该书收录晋唐两宋歌咏天台山诗、赋共1200多篇。
遗憾的是《天台集》没有收录有关天台山的词作,唐宋词中的“天台”现象也
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据统计,唐五代、宋词中,与天台山有关的意象种类及其
使用频率非常高,与“人文庐山”旗鼓相当,远远超过终南山、“三山五岳”中的黄
山、雁荡山、恒山、嵩山、泰山、华山、衡山以及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峨眉山、九
作者简介:姚惠兰(1972一),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文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唐宋词。
[t]本文系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地域文化视野下的南宋词人群分布研究”(批准号:13YSl20)
的研究成果。
一129—
学术界2016,5·学人论语
华山、普陀山)、四大道教名山(龙虎山、青城山、武当山、齐云山),其原因何在?
本文将系统地观照天台山文化对唐宋词创作的影响,试图作出解答。
一、天台山文化对唐五代词创作的影响
词之初兴,词人们就对天台山产生了兴趣,关注其神话传说。据统计,《全
唐五代词》中有25首词使用了与“天台”有关的意象,这些意象都来源于同一个
传说,即《幽明录》所载刘晨、阮肇人天台遇仙、留宿桃源之故事。这些词除1首
无名氏词、2首出自后蜀皇帝孟昶、后唐皇帝李存昂之外,其他都是文人词,17首
出自花间词人,3首出自南唐词人,2首出自晚唐词人。词人们对天台山“桃源”
“刘郎”“阮郎”等意象的青睐,反映出当时人们的审美趣味。
唐诗中,有关天台山的题材非常广泛,有写景、酬赠、送别、论道等。但唐五
代与天台山有关的词,皆写艳情,有的歌咏刘阮天台遇仙本事,如李存易《忆仙
姿》:“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鸾歌凤。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如梦,如梦,
残月落花烟重”;有的以男性的角度写妓院行乐,如顾复《甘州子》:“曾如刘阮访
仙踪,深洞客,此时逢。绮筵散后绣衾同,款曲见韶容。山枕上,长是怯晨钟”;
但更多的是表现女性对情郎的相思,如冯延巳《点绛唇》:“荫绿围红,梦琼家在
桃源住。画桥当路,临水双朱户。柳径春深,行到关情处。颦不语,意凭风絮,吹
向郎边去”、欧阳炯《春光好》:“流水桃花情不已,待刘郎。垂绣幔,掩云屏,思盈
盈”等皆属此类。此类词中有种特殊的词值得注意,它们主要写女冠情事,表现
女冠这一特殊人群对感情的渴望与追求、失望与苦闷。这类词共有7首,占了唐
五代天台词的四分之一以上,除顾复《虞美人》(少年艳质胜琼英)、和凝《天仙
子》(洞口春红飞簌簌)二词外,其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