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情绪调节的影响
1 研究目的:
1.1 研究内容的定义
父母在儿童情绪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突出表现在情绪调节策略上,这是许多发展理论都着重强调的。父母和儿童双方有着长期而亲密的情感交流。双方的这种关系在儿童情绪的发展过程中是相互的,不对称的,因为父母比儿童更有权决定交往的过程,这种不自然的亲子关系对于儿童情绪的发展和限制,特别是对儿童的情绪调节策略的采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他们不仅是孩子情感需要的支持者和安慰者,也是孩子情绪发展的教育者和指导者。
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父母教养方式、儿童情绪调节及前者对后者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教养态度、行为和非言语表达的集合,是父母在养育子女时所表现的行为,它反映了亲子互动的性质,具有跨情境的稳定性。而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对情绪体验或相关行为和情境的调整过程,是一种适应社会现实的原情绪和行为反应。情绪调节策略是情绪调节的重要方面,它是指个体为了达到情绪调节的目的有意图的、有计划的努力和做法,是个体在认知和行为水平的有意图的努力。以往的研究认为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影响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依恋关系模式,强调父母——孩子关系是社会情绪发展的最主要关,二是社会学习模式,强调父母——孩子相互作用过程中父母的强迫、惩罚和模范作用,三是归因模式,强调父母归因对于子女情感表达和社会化行为的影响。而对儿童情绪调节策略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多集中于消极情绪方面,年龄段多集中于六岁到十八岁。
情绪调节策略对于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儿童的身心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父母教养方式对于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3——6岁又是儿童情绪发展的关键阶段。鉴于以上意义,以及已有研究的缺陷和现实条件的制约,本研究将对父母教养方式对3—6岁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
1.2 研究意义:
情绪调节的发展被认为是儿童期社会情绪发展的核心成分,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情绪能力。尤其是近十几年来随着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深入研究和心理教育”的兴起儿童情绪调节的研究日益成为当前儿童发展领域一个新的热点,父母教养方式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核心,更是儿童情绪调节的重要方面。研究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情绪调节的影响为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研究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情绪调节的影响对于改善家庭教育方式,培养儿童良好的情绪心理,调节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情绪
在传统的心理学研究中,对于情绪的研究很长时间被心理学家所忽视(JosePhCompos,1995)。对于人类来说,如此普遍而重要的词汇如:骄傲、害羞、自责、尴尬、嫉妒、热情等经常出现在诗歌或小说中,却很久没有被心理学研究者请上科学的圣殿。究其原因,正如人类学家列维·施特劳斯认为:情绪在科学研究者的心目中是最晦暗不明的角落(李晓文,2003)。情绪中包含着更多主观与内在体验的成分,而科学研究却需要客观的可观察、可验证的证据。但是近年来,随着基础情绪理论的衰落和情绪功能理论的兴起(JosePhcompos,1995),社会科学工作者开始重视对于情绪的研究,尤其是来自国外的许多关于情绪的研究,为我们今后进一步研究情绪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情绪的定义
情绪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由于情绪来源的多样性以及情绪本质的复杂性,使情绪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基本问题的争论,也出现了对于情绪定义的多样性,不同的心理学家对情绪有不同的定义:
Izard (1973,1977,1991)认为情绪是独立的系统,它是由独立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主观体验:是个体对不同情绪的自我感受,每种情绪都有不同的主观体验,它们代表了人们不同的感受,构成了情绪的核心成分。外部表现:即表情,它是在情绪发生时身体各部分的动作量化形式,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生理唤醒:是指情绪产生的生理反应。不同情绪的生理反应是不一样的,如高兴时,心律正常;但生气时,心跳加快。
Campos(1970)认为情绪是个体与环境间某种关系的维持或改变,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彭聃龄,2001)当客观事物或情景符合主体的愿望和需要时,就能产生肯定的、积极的情绪,当客观事物或情境不符合主体的愿望和需要时就会产生消极、否定的情绪,当客观事物与人的愿望和需要毫无关系时,就会使人抱无所谓的态度,不会引起任何情绪。
GrossLevenson(l993,1997)将情绪定义为个体对重要的机遇或事件作出适应的生物反应倾向。James(1884,1890)认为情绪是适应行为和生理倾向的,直接由具有生物进化意义的情境所引起。Lang(1968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