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县原各乡镇名字的由来.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湘潭县原各乡镇名字的由来 关键词:湘潭县 石潭 易俗河 花石 ┊ 文字 ┊ 推荐: ┊ 来源:有意思吧 ┊ 收藏 第一种传说 1、花石镇:位于湘潭县南部,涓水中游东侧,距县城车程58公里,历为我县南路重镇。该处地质多为红砂岩,潭水深处花纹石历历可见,“花石”由此得名。清嘉庆县志载:“汉置湘南县,故城今湘潭县南90里,俗名花石城”,足见其花石之称由来已久。花石冶锅着名,附近盛产拳荠和香莲(即莲子),特别是莲子,为历朝历代向皇帝进贡的食品。花石镇为全国最大的湘莲集散地。花石豆腐,细嫩可口,远古有名。花石有汉城桥等古迹及十八罗汉山等着名风景。 2、姜畲镇:两种说法:一是:相传明正德皇帝游江南时在此地赊姜而得名。二是:很早以前姜姓人氏在此烧荒垦地而得名。村镇均因驻地而得名。姜畲:位于湘潭县西北方向,紧倚涟水下游北岸,距县城车程15公里。清光绪县志载:“姜畲,湘驿之大市也。……南方以烧田为畲,畲有赊音,转呼为车,姜氏垦畲之地。”姜畲形成集市由来已久,为县境西路物资集散之地。姜畲地处要衡,为湘潭县城西大门,历来兵家征战,必先占姜畲,威胁县城。湘黔铁路、潭邵公路横过其境。涟水可通木帆,水陆交通称便。 3、云湖桥镇:此地一桥命名云湖桥,飞架云湖河上,而云湖河又是传说中的云湖演变而来,据清康熙十九年《湘潭县志》记载:“古云沿湖受鸟石48象,灌田4000佘亩,四山环绕。潴水不浅,间云气滨蒙,故云云湖,”镇因此得名。 4、石潭镇:石潭:位于湘潭县西部,涟水下游南岸,距县城车程28公里。滨涟水中有一深潭,水清见底,潭下有石户龙床,潭旁一石横卧,名“仙人石”,故取名“石潭”.镇因潭名。明代礼部尚书李(李膀芳)湘州回湘省亲,途经此地,曾题“古潭仁里”四字,故又名“古潭”.当年潭口还有一右洞,曲径幽深,进入街区半公里,现已污塞。石潭历为县境西路商业交通中心,是我县重要集镇。涟水可以通航,1969年建成石潭大桥,有汽车来往于湘潭、韶山、射埠、花石、黄荆坪等地。 5、石潭坝:位于湘潭县东南部,距县城车程66公里。“石潭坝”因地形及所筑坝基而得名。此处过去交通闭塞,山多田少,晓霞山耸立于东,紫荆山横亘于南,芙蓉寨延伸于西。解放以后,兴修水利,生产有所提高。在公鲐旁形成了小集市。 6、乌石镇:位于湘潭县西部,距县城车程41公里。乌石由于其西面与景泉乡交界处所耸立的乌石寨而得名。主峰乌石峰,海拔373米,其石乌黑。峰上有祠,为祀明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友亮之参政易华而立。现祠庙破败,祠前横额题,“乌石峰”门联模糊可辨,题:“鸟飞将近月,石乱欲撑天”.东麓彭家围子为彭德怀元帅的故居。军委主席邓小平亲笔题写:“彭德怀同志故居”,并附设陈列室。 7、杨嘉桥镇:此地有一湖,名清湖。湖较大,人们要过湖,及不方便,民国初期,有一杨姓大户为倡首结合群众在邓家坝处建有一座麻石拱桥,原名为“杨家桥”,后双方为桥名争讼多年,经判由杨家桥改称“杨嘉桥”.所以地名得名“杨嘉桥”.杨嘉桥,位于湘潭县中部,距县城车程20公里。当地是有名的煤矿产地。原在新河街形成集市,自湘潭至石潭公路通车以来,街坊及集市移至邓家坝。 8、易俗河镇:取名源自易俗河:位于湘潭县城南部,湘江与涓水汇合处,距县城车程19公里。据清嘉庆《湘潭县志》载:“易俗河即涓水也,所历皆易俗乡,故名。俗称一宿河,声之转也。”传说乾隆在河边上歇了一宿故名:“一宿河”久之就成了“易俗河”. “易俗”二字寓移风易俗之意。唐天宝八年(749),县治设洛口,即易俗河下摄司城塘。唐时称涓水为洛水,今之易俗河地域古称洛口。易俗河历为县内重要商埠。解放前,以米市着称,解放以来,兴办了各类企业,成为县新兴工业基地。水陆交通便利,潭衡公路经此可进入县境东南各乡镇。 9、河口镇: 河口又称湘河口:位于湘潭县中部,地处湘江、涟水汇合口,故称湘河口,简称“河口”,距县城车程13公里,历为我县重要口岸之一。解放后,治理湘、涟、涓三水,附近筑有卓江大堤。1965年,涟、涓两座公路大桥建成后,潭花、潭衡公路在此分岔,汽运频繁,船运亦在此停靠。 10、射埠镇:相传宋将高怀德常在此习射,箭射花圃,故名射圃。后演变为射埠。 11、响水乡:因响水坝而得名。响塘乡:因驻在地名而得名。 12、黄荆坪:位于湘潭县正西边境,与湘乡横铺乡接壤,距县城车程47公里。“黄荆坪”得名于灌木黄荆树丛生之地。黄荆坪是我县西路通往青山桥地区的要道,历为县境西南重要集镇。附近产白芍有名,现发展了百合生产。 13、严冲:位于湘潭县西南部,距县城车程55公里。四围地形西北高、东南低。自松梓至仓冲形成十里长冲,一片平畴。相传过去为严姓聚居之处,故称“严冲”. 14、排头乡:位于湘潭县南部,距县城车程54公里。此处地属丘陵,山皆南北走向,唯一山横亘其间,“排头岭”之名源出于此。此处历为墟场。传统手工业产品“排

文档评论(0)

sjjd4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