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肝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检查的临床特征.docVIP

老年肝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检查的临床特征.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年人肝海绵状血管瘤临床症状多不典型,易漏诊。本回顾分析旨在提高对老年人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认识及诊疗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北京怀柔区中医院、吉林省柳河医院和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1999年5月~2005年5月门诊或病房老年人肝海绵状血管瘤47例,男20例,女27例,年龄60~75岁,平均675岁。病程7 d~10年5个月。最终确诊以MRI结果为准。   12 方法 所有病例均使用S13800型彩超做肝脏检查,针对性做CT 和MRI检查及肝动脉造影。32例肝CT检查使用Siemens Somatom AR Star螺旋CT机,Shimazdu SCT5000T CT机,GE Hispeed螺旋CT机。常规扫描层厚10 mm,进床速度10 mm/s,部分病例加做5 mm薄层扫描。然后,根据平扫兴趣区层面做动态增强连续扫描,延迟扫描时间不等,最长达25 min 。15例做MRI检查应用Shimazdu,SMT50X,05T超导型MR仪和GE Signa 05T超导型MR仪。用自旋回波法,常规做轴位T1WI、T2WI及冠状位T1WI。层厚8~10 mm,层距10~12 mm。T1WI:TR 400~500 ms,TE16~20 ms;T2WI:TR 2 000~4 000 ms,TE80~90 ms。最后做轴位多回波T2WI,TR为2 000 ms,TE分别为30、60、90和120 ms。20例做肝动脉DSA血管造影。DSA肝动脉造影使用Shimazdu 120 mA双C型臂DSA机和GE单C型臂DSA机。均采用Seldinger法行右股动脉穿刺椎管,行肝动脉造影并做录像,延迟扫描长达5 min。经手术与病理证实15例。介入治疗32例。   2 结果   47例老年患者全部做腹部彩超及针对性CT和MRI检查,发现肝海绵状血管瘤病灶113个:其中28例为单发病灶,占596%;19例为多发病灶(1例病灶最多达8个),占404%。病灶形状多为圆形和椭圆形,直径05~18cm,平均37 cm。检查发现病灶个数及阳性率分别为:腹部彩超91个,占805(91/113);CT 69个,占907%(69/76);MRI 36个,占972%(36/37)。   21 超声 显示明确的强回声光团78个病灶,占857(78/91);低回声灶9个,占99%(9/91);无回声灶4个,占44%。其中82个病灶见周边回声增强,占901%。   22 CT 平扫低密度灶65个,占942%(65/69);4个病灶为高密度且与脂肪肝共存,占58%(4/69)。增强扫描见病灶有不同程度的强化,其中结节状强化占826%(57/69),环状强化5例(72%),弥漫强化7例(102%)。延迟扫描见病灶完全充填时间多为3~5 min,最长达15 min以上。   23 MRI T1WI为较低信号972%(35/36),混杂高信号28%(1/36)。T2WI明显高信号为972%,混杂高信号28%。做多回波T2WI,见病灶信号逐渐增强为100%。   24 DSA检查 可见全部病灶均由造影剂充盈,称为肿瘤染色,并可见多个“血管湖”,延时摄影见瘤体逐渐充盈,长达30 min。   3 讨论   肝海绵状血管瘤群体发生率约7%左右〔1〕。本病瘤体主要由肝动脉供血。瘤体由富含血液的血窦组成,它可分为厚壁型和薄壁型,前者壁内有纤维细胞和较多的胶原纤维,血管腔很小,有的甚至成缝隙状;后者壁内仅有少量胶原纤维和成纤维细胞,内衬内皮细胞,血管腔隙较大。瘤体内尚有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束及大量基质,其中有部分形成血栓,甚至机化,使瘤体变成纤维瘤样结构。血管瘤旁的肝组织内可见有管腔扩大而壁薄的血管,大小不等,分布亦不很规则,并且瘤体内血管相通,此为肝海绵状血管瘤各种影像表现的病理基础〔2〕。基于上述,肝海绵状血管瘤多为圆形和椭圆形,仅少数病例形态不规整;多数边缘光滑整齐,少数境界不清,最大径由几毫米至十几厘米。   31 肝血管瘤的切面超声表现〔3〕 多数病灶呈强回声光团,占85%,较小者为均匀强回声,较大者呈网络状或强弱不等的混合回声,其内尚可见小圆形无回声区;而低回声及无回声病灶较少见。病灶周边回声增强是其特征性表现,约占91%。肝血管瘤的彩色多普勒显像(CDFI)可表现为:(1)肝血管瘤病灶内外无明显血流信号,此型病变多见于<3 cm的病灶,多为强回声,约占62%。(2)血管瘤周边及内部出现斑点或短线状血流信号,此型病变较广泛见于多种形态及高低不同回声的血管瘤,占257%。(3)血管瘤的周边供应动脉较迂曲,内径稍扩张,呈“蚯蚓状”,甚至环状包绕病变周

文档评论(0)

dyzv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