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单体查报告.docVIP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旅游资源单体查报告

清晏园旅游资源单体调查报告 清晏园旅游资源单体调查报告 组员: 熊翎聿、徐威、杨磊、张佩佩、周峰、朱元将 2011届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 指导老师: 吴晓伟 制作时间:2013年5月7日 清晏园旅游资源单体调查报告 简介 清晏园前身是明清两代官衙的后花园。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这儿就是明代户部分司,主管“天下粮仓”。清代河督靳辅从康熙十六年在此驻节,并“凿池植树,以为行馆”。在任期间,靳辅一直没有间断对清晏园的扩建和完善。后来此园又经过历任河督的精心修建,成了府衙后花园。由于淮安介乎南北之间的这种特殊地理位置,使清晏园的建筑风格上既具备北方园林之雄伟,又兼有南方园林之秀丽,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地方特色,在当时已很有名气。加之,河道总督地位显赫,交游甚广,过往的大小官员及文人墨客或弃船或下马都能小住几日。因此,这里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古迹和大量的名人诗画。咸丰五年,黄河北徙,河患骤然减少。咸丰十年,清政府虽裁去河督,但又将设在楚州的漕运总督府迁居于清晏园,使清晏园仍居显赫地位。嘉庆五年(1800年),为祈求河道安静,更名“澹园”,改为“清晏园”。“清”者,清水、清河之意,“晏”者,安也,有平静、恬静之意,充分表达了广大淮安人民渴求降服水灾的心理。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漕运总督又要“移节沆中”,“于其将去而来去也”,故又名 “留园”,用以留于后之览者。民国十七年(1928年),花园从官衙中分离出来,筹建名为“城南公园”。后为纪念“四八”烈士,又更名为“叶挺公园”。1983年,为恢复古园旧貌,当地政府对公园进行了维修改造,形成山水小院、荷芳书院、黄石深秋(含蔷薇园)、叶园秋唧(含关帝庙)、环漪别墅、梅岭春晓六个景区。直到1989年才又恢复“清晏园”之古名。原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同志在游园后曾题写了“不似江南园,胜似江南秀”的赞美之辞。也正是由于这儿景色优美,环境宜人,乾隆皇帝曾六次入园,其中一次见四盆黄山松,顾而笑之曰:“也算清、奇、古、怪。”一个小小的园林能得到乾隆皇帝的重视,实非易事,更可说明清晏园有其独特之处。 历史沿革 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是淮阴市唯一保护完好的古典园林,也是中国漕运史上唯一保留下来的官宦园林。据《清河县志》记载,清晏园,曾名为淮园、瞻园、留园、城南公园。城南公园名称时间最长,自1991年10月1日起,才又恢复为“清晏园”古名。园内亭、台、楼、阁、假山错落有致,曲径、长廊、流水循环往复,四季花繁木盛,秀丽典雅。 历史与观赏价值 其中的荷芳书院最值一提。荷芳书院原是清代河督靳辅所建的清晏园的一部分,清晏园始建于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当时手握数大权的河督驻节清江浦:“凿池种树,以为行馆。”后又几经修建,方具园林规模。荷芳书院是清晏园内最具有特色的建筑,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兴建,后屡经变故,清晏园面目全非,“唯存荷芳书院”。荷芳书院在苏皖边区政府时期,辟为新华图书馆,后因纪念“四·八”遇难烈士,又易名为博古图书馆,近年来重新翻修,复名为“荷芳书院”,门侧楹联仍为旧句:名园别有天地,老树不知岁时。 以荷芳书院周围,是当年河督游憩之所,碑亭和碑廊就建在此处。从这些御制的碑文中,可以了解到治水的艰辛和漕运的情况,是一组不可多得的水利史料和历史文物。 在观赏风景、乘艇游弋的同时,还可在园内看到各种书画摄影展览、盆景花卉展览和儿童游艺场等。 清晏园是游览者得以心旷神怡的乐园。 科学考察价值 位于市区人民南路92号,占地6.7公顷。它是淮安历史上级别最高,延续时间最长,任职官员最多的古衙署,也是我国漕运史上唯一保存完整的官宦园林,距今已有近600年历史。康熙、乾隆皇帝南巡曾数次临幸。历史上的清晏园,又称“江淮第一园”。现为市文保单位、省一级园林、优秀旅游风景区、国家AA级旅游风景区。 明永乐十五年(1417),户部平江伯陈瑄开凿清江浦河,于此建“管仓户部分署”,督理漕运,主管“天下粮仓”。驻清江浦的户部分司官员中有郎中7名,员外郎14名,主事168名。至崇祯十七年(1644)共227年。到了清代,清政府更加重视河道建设,康熙皇帝将“河道、漕运、三藩”悬挂于宫中龙柱上,将其作为其听政后的三件大事,视漕运为“关系民生之大事”,而且当时“河工敞坏已极”。康熙帝采取果断措施,把原驻山东济宁府的河道总督派往黄淮“前线”指挥治河。康熙十七年(1678年)春,兵部尚书兼督察院右副督御史靳辅,总督河道,提督军务,节制三省,驻节清江浦,在明管仓户部公署旧址“凿池种树,以为行馆”,再筑以围墙,“清晏园”亦由此诞生。园名取“河清海晏,五谷丰登,安居乐业”之意。 康熙四十一年到四十四年(1702—1705),兵部尚书兼督察院右副督御史、河道总督张

文档评论(0)

sm85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