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传染病防治知识.doc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霍 乱 霍乱(cholera)是由霍乱弧菌所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是亚洲、非洲大部分地区腹泻的主要原因,属国际检疫传染病。在我国属于甲类传染病。典型患者由于剧烈的腹泻和呕吐,可引起脱水、肌肉痉挛,严重者导致周围循环衰竭和急性肾衰竭。一般以轻症多见,带菌者亦较多,但重症及典型患者治疗不及时常易死亡。 一、病原学 霍乱的病原为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霍乱弧菌是一种能运动的弯曲呈弧型的格兰阴性菌。根据细胞壁表面抗原成分,该病原菌被分成139个血清群,其中仅01与0139可引起霍乱流行。O1 和 O139 群霍乱弧菌的形态、染色、培养和生化特性大致相同,自病人新分离的霍乱弧菌为革兰氏阴性短小稍弯曲的杆菌,无芽胞,菌体两端钝圆或稍平,一般长 1.5~2.0 微米,宽 0.3~0.4 微米。菌体单端有一根鞭毛,长可达菌体长度的 4~5 倍,运动极为活泼。 O1 群霍乱弧菌无荚膜。 O139 群霍乱弧菌有一层薄的荚膜。霍乱弧菌的营养要求简单,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属兼性厌氧菌。生长温度为 16~42 ℃ ,培养温度以 37 ℃ 最为适宜。可繁殖的酸碱度( pH )为 6.0~9.2 ,适宜的 pH 为 7.2~7.4 。O1 群霍乱弧菌又可分为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两个生物型, O1 群霍乱弧菌依菌体抗原的不同分成小川 (Ogawa) 、稻叶 (Inaba) 和彦岛 (Hikojima) 三个血清型,三型均含有相同的群特异性抗原a 。此外,小川型另含有 b 抗原因子和少量 c 抗原因子,稻叶型含有 c 抗原因子,彦岛型含有较大量的 b 、 c 抗原因子。 O139 群霍乱弧菌不再分血清型,但与 O22 、 O155 霍乱弧菌和 O1 群霍乱弧菌粗糙型有交叉抗原。埃尔托霍乱弧菌可分为流行株和非流行株,流行株可引起霍乱的流行和暴发,非流行株一般不致病或仅引起散发腹泻病例。 霍乱弧菌对干燥、加热和消毒剂均敏感。一般煮沸1~2min,可杀灭。0.2%~0.5%的过氧乙酸溶液可立即杀死。正常胃酸中仅能存活5min。但在自然环境中存活时间较长,如在江、河、井或海水中埃尔托生物型霍乱弧菌能生存1~3周,在鱼、虾和介壳类食物中可存活1~2周。Islam认为0139霍乱弧菌在水中存活时间较01群霍乱弧菌长。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 病人和带菌者是霍乱的传染源,其中轻型和隐性感染者由于病情轻不易确诊,因而不能及时隔离和治疗,在疾病传播上起着重要作用。 2.传播途径 霍乱是胃肠道传染病,病人及带菌者的粪便和排泄物污染水源和食物后可引起传播。其次,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亦起传播作用。近年来发现不论埃尔托生物型或0139霍乱弧菌,均能通过污染鱼、虾等水产品引起传播。 3.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霍乱弧菌普遍易感,本病隐性感染较多,而有临床症状的显性感染则较少。病后可获一定免疫力。能产生抗菌抗体和抗肠毒素抗体,但亦有再感染的报告。 4.流行季节与地区 在我国霍乱流行季节为夏秋季,以7~10月为多。流行地区以沿海一带如广东、广西、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为多。 5.流行特征 霍乱在人群中流行已达两个世纪。自1817年以来,霍乱曾发生七次世界性大流行。1883年第五次大流行是,Koch从病人粪便中发现霍乱弧菌方明确本病病原。目前认为第六次大流行或许包括第五次大流行,与古典生物型霍乱弧菌有关。1961年以来的第七次世界大流行,则以埃尔托生物型霍乱弧菌为主。1992年在印度、孟加拉等地发生霍乱爆发流行,现已证实是由非01群的一个新血清型0139霍乱弧菌所引起。 自从1820年霍乱传入我国后,每次世界性大流行均波及我国。解放后我国政府采取积极防治措施,因而1949年后古典生物型霍乱在我国被控制。由于对外交往频繁,60年代埃尔托生物型霍乱又传入我国沿海一带。目前应警惕0139型在我国大流行的可能。 0139霍乱的流行特点 病例无家庭聚集性,发病以成人为主(74%),男性多于女性。主要经水和食物传播,Islam认为0139霍乱弧菌在水中存活时间较01群霍乱弧菌长,0139是首次发现的新流行株,人群普遍易感。在霍乱地方性流行区人群或对01群霍乱弧菌有免疫力者,也不能保护免受0139的感染。现有的霍乱菌苗不能期望对新流行株(0139)有任何保护作用。 三、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短者数小时,长者3~6d,一般为1~3d。古典生物型和0139型霍乱弧菌引起的疾病,症状较严重;埃尔托生物型霍乱弧菌引起的症状较多者,无症状的病原携带者亦较多。典型患者多突然发病。少数患者发病前1~2d可有头昏、乏力或轻度腹泻等症状。 1.病程分期 典型病例病程可分三期。 (1)吐泻期:以剧烈的腹泻开始,继而出现呕吐。一般不发热,仅少数有低热。腹泻是发病的第一个症状,其特点为无里急后

文档评论(0)

hgcm7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