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昆虫与其共生菌的关系 - 副本重点讲义
昆虫与其共生菌的关系
中国林业科学院
2016年10月
CONTENTS
目 录
共生菌简介
01
共生菌对寄主昆虫的作用
02
特例介绍
03
参考文献
04
一、共生菌简介
共生菌在昆虫体内的生长、繁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昆虫中的共生细菌根据其在寄主昆虫体内的分布和与寄主的进化关系可以划分为 2类:
( 1)原生共生 ( primary symbiont)细菌,是指分布于特化的寄主昆虫细胞 ———含菌细胞 ( bacteriocyte)内 ,与寄主协同进化、垂直卵传的共生细菌. 一种昆虫只有一种原生共生细菌.
( 2 )次生共生 ( secondary symbiont)细菌 ,是指不局限于含菌细胞 ,而且还分布于寄主多种细胞内;不仅可以垂直卵传 ,还可以水平传播的共生细菌. 与共存的原生共生细菌相比 ,次生共生细菌和寄主昆虫的协同进化关系更为短暂、更为松散 ,反映出感染寄主昆虫的历史较短. 一种昆虫可以有多种次生共生细菌.
二、共生菌于寄主昆虫作用
营养功能
解毒作用
调控生殖
寄主适应性
昆虫内共生菌在寄主防御中的作用
二、共生菌于寄主昆虫作用
营养功能
许多节肢动物依靠这些内共生菌供给必需物质来弥补其饮食营养的不平衡,如水稻主要害虫褐飞虱 Nilaparvata lugens 体内共生酵母菌含有高活性的尿酸酶 ,能够利用寄主的代谢废弃物(尿酸) 合成褐飞虱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氨基酸。
解毒作用
能够对宿主所吸取的植物次生物质进行解毒作用。
二、共生菌于寄主昆虫作用
调控生殖
通过诱导孤雌生殖、雄性致死以及充当雌性化因子等方式影响宿主昆虫的生殖方式。如共生菌沃尔巴克氏( Wolbachia) ,杀雄菌属等。
寄主适应性
可能在寄主昆虫适应植物的能力和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进而间接影响寄主昆虫进化和生物型的形成。
抗病原真菌作用
白蚁的共生细菌具有氧化还原的能力 ,能抑制外来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抗寄生蜂作用
Cloutier报道被蚜茧蜂寄生过的豌豆蚜体内所含共生菌胞的数量和生物量均有所提高。
抗捕食作用
能产生有毒物质保护寄主免于被捕食,如白蚁体内共生菌能产生甲烷气体以防御蚂蚁和其它捕食性天敌。
◆昆虫内共生菌在寄主防御中的作用
三、特例介绍
Wolbachia(沃尔巴克氏)
01
Arsenophonus(杀雄菌属)
02
1、Wolbachia(沃尔巴克氏)
Wolbachia 是广泛分布于节肢动物体生殖组织内呈母质遗传的一类共生细菌,属于原细菌(Proteobacteria)的ɑ亚门。
宿主范围十分广泛,它除了在昆虫、螨、等足动物等节肢动物门广泛分布外,还在线虫体内发现该共生菌。
能够影响节肢动物宿主的适合度:影响宿主的繁殖能力
降低宿主的生命历期
影响宿主的运动能力
影响宿主的种群生态
2、Arsenophonus(杀雄菌属)
杀雄菌属共生菌是在丽蝇蛹集金小蜂 Nasonia vitripennis 中发现的一种可以杀死雄性胚胎的共生菌,杀雄菌属共生菌在昆虫体内的分布已有广泛报道,但对其功能的研究仍然很少。
实验室前期研究了杀雄菌属与白蜡虫性比的关系。
白蜡虫 Ericeruspela( Chavannes) 属昆虫纲、半翅目、蜡蚧总科、白蜡蚧属,是我国特产的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资源昆虫。
通过采用 16S rDNA 文库的方法,对白蜡虫雄虫体内的共生细菌进行了分析和鉴定,在白蜡虫体内首次发现杀雄菌属共生菌,并利用杀雄菌属16SrDNA 和 23S rDNA 的特异引物,对 16SrDNA 和23S rDNA 基因进行检测和序列分析,并采用荧光定量 PCR 对不同地理种群白蜡虫体内杀雄菌属共生菌进行绝对定量分析得出结果。
四、参考文献
刘魏魏, 杨璞, 阮永明,等. 白蜡虫体内杀雄菌属(Arsenophonus)共生菌的分子检测[J]. 微生物学报, 2012, 52(8):1002-1010.
褚栋, 张友军, 毕玉平,等. Wolbachia属共生菌及其对节肢动物宿主适合度的影响[J]. 微生物学报, 2005, 45(5):817-820.
阮永明, 李月红. 烟粉虱共生细菌的研究进展[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社会心理指导师理论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社会心理指导师理论考试复习题库资料(含答案).pdf VIP
- 社会心理指导师考试题库.doc VIP
- 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叉车司机)四级(中级工)理论题库.docx VIP
- 2025年年基础电信企业专业公司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考核要点与评分.pdf VIP
- 交通事故中二次撞击现象法律分析.doc VIP
- 2025高考语文64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docx VIP
- 2024-2025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一(上)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pdf VIP
- 城投集团招投标管理办法(2020修订).docx VIP
- 代谢性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与防治策略.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