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 OK.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伶官传序 OK

《伶官传序》 莆田五中语文组 高二6班 4月8号 林小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积累文言词汇,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 2.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提升思维能力,理清议论文结构模式。 二、过程与方法: 要求学生以“简历”的形式概括人物,让学生更了解文章的内容与结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把握文章内容与作者观点,深入了解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理解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句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性别:男 出生日期:公元885年 兴趣爱好:作曲 唱歌 表演 人生经历:(主人公李存勖在公元908年、912年、923年、926年里,分别发生了什么事?尽可能用书上的原句来回答。) 年份: 事件: 岁数: 908年 受矢继志 23 912年 系燕父子以组 27 923年 函梁君臣之首 38 926年 身死国灭 41 ①908年:接受三矢,继父遗志。 齐声朗读:“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庄宗如何对待这“三矢”? 那我们来一起看一下课文是怎么写的?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到祖庙去祭告,请下那三枝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这些动作刻画了庄宗怎样的形象?把它收藏在祖庙体现对遗命的重视,所以在铿锵的节律中,一位胸怀大志、雄姿英发的年轻统帅形象,清晰地浮现在我们眼前。) ②912年:“系燕父子以组”(灭燕)。 ③923年:“函梁君臣之首”(亡梁),然后“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建立了后唐。 小结:从受命到立国,经过了整整15年。 (我们说,晋国的势力比燕和梁要弱得多,那庄宗可以以强胜弱,这种绝对性的胜利结果应该是庄宗忧思心劳的结果。) ④926年: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用缓缓的节奏,读:“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在凝重的气氛中,让学生想象庄宗君臣凄然相向,泪下如雨的悲惨情景,并与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雄武进行对照比较。男生读盛,女生读衰,产生一个鲜明的对比。) (2)踌躇满志的庄宗,用了15年时间灭敌立国;而在位只有短短的3年呢?这一盛一衰,这是为什么呢??请用课本的原句回答。(数十伶人困之) (我们从课后的相关链接中找到相关的答案。英勇都未封,但却先给伶人封官,必然会造成不服,让伶人出入朝延,把持朝纲,使得上下人心不合,这让我们立马想起《孟子》中的著名句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得不如人和。《书》曰:‘满招损,谦得益。’欧阳修站在巨人的肩上提出了一个自然之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那在庄宗的一盛一衰中,我们可以看出盛衰之理,在天命还是在人事?) (3)既然庄宗得天下失天下的事件及其原因都说了,那文中第一段和第四段是不是可以去掉呢? 不能。 ①我们先来分析第一段的作用:提出文章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句话用了反问句。那如果改为陈述句“盛衰之理,虽曰天命,亦乃人事也.”怎么样? 原文采用反问句,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强调人事的作用。而改用陈述句后,语气、力度改变了。 提出论点后并自然过渡到论据(庄宗得天下、失天下的史实)的分析中。 ②再来分析第四段的作用:(庄宗盛也人事,衰也人事。然而处于北宋中叶的欧阳修,为何要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 (注意分析当时北宋王朝的形势: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 我们修史一个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以史为镜。那欧阳修从庄宗得失天下的例子中得到了“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的观点,告诫当时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历史的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于表面的繁荣。 三、精读课文,教师归纳。(5分钟) 这是一篇文笔酣畅,波澜起伏的议论文的典范之作,那它如何称得上典范?那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解读下文的图表:第一段:提出全文的论点,以唐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事例为最有力的证明。第二段以“三矢”贯穿前后,分作唐庄宗接受遗命和执行遗命二层来写。这一段没有直接议论,与第一段的“盛”和“得天下”相照应,全段欲抑先扬,为下文张本。第三段把

文档评论(0)

pxoc6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