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文化及趣味对联.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联文化及趣味对联

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 地当琵琶路当弦,哪个能弹? 对联文化 对联的正规名称叫楹联,俗称对子,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汉语言文学艺术形式。对联格律,概括起来,是六大要素,又叫“六相”,分叙如下: 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内容相关。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楹联习俗源于中国古代汉语的对偶现象,西晋时期(公元290年左右),出现合律讲究的对句,可视为其形成的重要标志。 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对联习俗主要包括如下几种:春联习俗、婚联习俗、寿联习俗、挽联习俗。 楹联“六相” 一、字数相等 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但存在特殊情况,如: 袁世凯千古万,中国人民岁。 这是民国时期一副讽刺袁世凯的对联,上联中的‘袁世凯’与下联中的‘中国人民’相对,字数不同,意味“对不起”,是指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如明代顾宪成题无锡东林书院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异位重字”和“同位重字”。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所谓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 不过,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杭州西湖葛岭联: 桃花流水之曲; 绿荫芳草之间。 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称为“换位格”),如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 一人千古;千古一人。 二、词性相当 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首先是“实对实,虚对虚”规则,这是一个最为基本,含义也最宽泛的规则。 再次是义类对应规则,义类对应,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 最后是邻类对应规则,即门类相临近的字词可以互相通对。 三、结构相称 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如李白题湖南岳阳楼联: 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结构。其中,“水天”对“风月”皆为并列结构,“一色”对“无边”皆为偏正结构。 注:在词性相当的情况下,有些较为近似或较为特殊的句式结构,其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四、节奏相应 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如: 莫放 春秋 佳日过;最难 风雨 故人来。   这是一副七字短联,上下联节奏完全相同,都是“二——二——三”。比较长的对联,节奏也必须相应。 五、平仄相谐 古四声中,平声为平,上、去、入声为仄。平仄相谐包括两个方面: (一)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①、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②、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③、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 (二)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当代联家余德泉等总结了一套“马蹄韵”规则。简单说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样一直下去,犹如马蹄的节奏。 六、内容相关   什么是对联?就是既“对”又“联”。上面说到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和平仄相谐都是“对”,还差一个“联”。“联”就是要内容相关。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春花----秋月 汉赋----楚辞 书山----血海 水底月----镜中花 孙行者----祖冲之 水帘洞----花果山 青山不老----绿水长流 百花齐放----百家齐鸣 未老思国老----无才做秀才 闲人免进贤人进----道者未来盗者来 千秋笔墨惊天地----万里云山入图画 松叶竹叶叶叶翠----秋声雁声声声寒 趣味对联 谐趣联用途广泛。它或褒扬、或鞭挞;或讽刺、或赞美;或鼓励、或自勉……现撷取一二: 于是,得此对联: 黑白难分,教我怎知南北 青黄不接,向你借点东西 这里有则故事。一位富秀才与一个穷秀才

文档评论(0)

ghwes7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