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管仲用人之道
勿因吾毙而阻其进取心,须知此为必有之阶段。中国飞行之父冯如
管?仲?用?人?之?道
作为一代名相,管仲之所以能够帮助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会用人”应该是非常关键的原因。管仲用人的优点,突出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为政之要,在得人才
管仲非常重视人才。“夫争天下者,必先争人。明大数者,得人,审小计者,失人。得天下之众者王,得其半者霸。是故圣王卑礼以天下之贤而任之,均分以钓天下之众而臣之。”(《管子·霸言》)在这里,管仲把王、霸的成功的原因归结为得人。并且,管仲特别强调,要想成为“圣王”,还必须“卑礼”以待天下贤才。
管仲还把王的职责明确化:“明主之举事也,任圣人之虑,用众人之力,而不自与焉。故事成而福生。乱主自智也,而不因圣人之虑,矜奋自功,而不因众人之力;专用己,而不听正谏。故事败而祸生。故日‘伐矜好专,举事之祸也’。”(《管子·形势解》)管仲通过对比明主和乱主的异同,强调明主的职责就是要用众人之才,而不是“伐矜好专”。靠一己之才肯定是治理不好国家的。
管子认为君王的用人方针和路线,是人才工作的决定因素,是国家用人的总纲,所以这个路线有误,国家就要乱,因此,君王在用人原则方面是不能犯错误的。“凡私之所起,必生于主。夫上好本,则端正之士在前;上好利,则毁誉之士在侧”。(《管子·七臣七主》)
管子进一步把君王在用人问题上的失误会造成什么样的严重后果指出来了:“闻贤而不举,殆;闻善而不索,殆;见能而不使,殆;亲人而不固,殆;同谋而离,殆;危人而不能(罢),殆;废人而复起,殆……”。(《管子·法法》)在这里,管仲列举了用人方面常犯的几种错误,这些错误可谓详尽矣!闻贤而不举和闻善而不索是不能用访贤和举荐贤才,见能而不使是不能用才,亲人而不固是用人无法信任,同谋而离是不能志同道合,危人而不能罢是亲近小人,废人而复起是为自己种下祸患,无一不是用人的误区。千百年来,《管子》之所以能为如此之多的人称道,是因为它所阐述的道理太深刻了。
齐桓公的一生,戏剧般的为管仲的这些精妙的论述做了一个很好的注解。齐桓公执政初期,重用管仲等贤才,国家大治,“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到晚年不听管仲的劝告,用了身边的小人,结果祸起萧墙,死了尸体发臭都不能得到安葬。
●因才施用
人才的能力有差异,在任用方面也就要根据各自的特点,安排他们做最适合自己的工作,这就叫因才施用。因才施用的原则看似简单,可是从古到今,就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做到。
管仲在向齐桓公推荐五杰时,就曾经说:“升降揖逊,进退闲习,辩辞之刚柔,臣不如隰朋;请立为大司行。垦草莱,辟土地,聚粟众多,尽地之利,臣不如宁戚;请立为大司田。平原广牧,车不结辙,士不旋蹬,鼓之而三军之士,视死如归,臣不如王子成甫;请立为大司马。决狱执中,不杀无辜,不诬无罪,臣不如宾须无;请立为大司理。犯君颜色,进谏必忠,不避死亡,不挠富贵,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为大谏之官。君若欲治国强兵,则五子者存矣。若欲霸王,臣虽不才,强成君命,以效区区。”管仲用五杰就是根据他们各自的长处,进行委任。
后来,在选择外交人才的时候,管仲再次体现了这种原则:“隰朋聪明捷给,可令为东国;宾胥无坚强以良,可以为西土。卫国之教,危傅以利。公子开方之为人也,慧以给,不能久而乐始,可游于卫。鲁邑之教,好迩而训于乱,季友之为人也,恭以精,博于礼,多小信,可游于鲁。楚国之教,七文以利,不好立大义,而好立小信,蒙孙博于教,而巧于辞,不好立大义,而好结小信,可游于楚。”管仲既看到了各种人才的特征,又洞悉各个国家的特点,然后根据这些差异,进行权衡,量才使用,这种经验是非常宝贵的。
就是对自己的知交鲍叔牙,管仲也能做到坚持因才施用的原则,鲍叔牙为人正直刚正,不适应做宰辅之臣,但适合做个谏臣,所以齐桓公想立鲍叔牙为相,继承管仲的时候,管仲就明确反对。
●对机枢人才的重视
一个国家,能否治好,总理天下的机枢人才极为重要。对此,管仲一再强调。机枢人才包括宰相以及由宰相领头的一班“中央人才”。
“制令之布于民也,必由中央之人。中央之人以缓为急,急可以取威;以急为缓,缓可以惠民。威惠迁于下,则为人上者危矣”(《管子·君臣下》)。“中央之人”在政策制定,法律法规的推行以及国家的“人财物”调配方面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所以管仲认为对这一类人一定要谨慎选用。
管仲对于良弼之才的作用,有很好的论述:“凡人君之所尊安者,贤佐也。佐贤则君安、国安、民治,无佐则君卑、国危、民乱。故日:‘备长在乎任贤’。”(《管予·版法解》)而且管仲还规范化了选拔良弼之才的标准:“立常行政,能服信乎?中和慎敬,能日新乎?正衡一静,能守慎乎?废私立公,能举人乎?监政官民,能后其身乎?”这五项标准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