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制發展的特色——從井田制的規劃到均田制的破壞參考.PDFVIP

田制發展的特色——從井田制的規劃到均田制的破壞參考.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田制發展的特色——從井田制的規劃到均田制的破壞參考

田制發展的特色——從井田制的規劃到均田制的破壞 參考資料 (甲)井田制及春秋戰國時期土地制度的演變 一、史料 (1)最早提及井田制的是《孟子》和《周禮》二書,但對於兩者所傳述的井田制 的真實性,早在上世紀二十年代,胡適便提出過質疑,他說:戰國以前從沒有「 人提及古代的井田制」、「我以為古代既沒有那樣『整齊』的井田制,孟子卻偏說 得那樣整齊,這是憑空杜撰 」、「漢代是一個造假書的時代,是一個託古改制的時 代。西漢末年忽然跑出一部《周禮》來。 《周禮》一書我起初只承認他是戰國末 年的一部大烏託邦。現在我仔細看來,這書一定是《孟子》〈王制〉以後的書, 一定是用《孟子》〈王制〉作底本來擴大的」。(朱執信、胡適、胡漢民、廖仲愷 等:《井田制有無之研究》,頁 3 、19 、32) (2) 呂思勉回應胡適的質疑,他指出「孟子之說,尚皆沿襲前人,非所自創。」(朱 執信、胡適、胡漢民、廖仲愷等:《井田制有無之研究》,頁138) 「前人 」是指儒 家相傳的經書解說,所以《孟子》一書可以包含孟子以前的歷史。 (3)對於古書的真偽和年代學,李零有以下的看法:「前人講古書真偽,主要看『人』 的年代和『書』的年代對得上對不上。這樣的『人』 ,貌似簡單,其實却有『作』、 『述』、『撰』、『著』之別,既有共時的合作,也有歷時的傳承」、「古書的作者既 不易確定,則其年代也勢必模糊,從『作者』到『述者』到『撰著之人』,時間 可以拉得很長」 、「過去辨偽學家講古書年代,主要是講『成書年代』,所謂『成 書年代』又主要指『撰人』的年代,或取全書下限為斷,當然整個估計就偏晚(眼 睛盯在漢代)。」 (李零:《簡帛古書與學術源流》,頁211-213) (4)出土材料:西周金文、山東臨沂銀雀山出土竹簡《田法》 (5)井田制下農民的生活:《詩經》 (6)其他材料:儒家的經書解說、《漢書‧食貨志》等等 二、概念 (1)公田與私田 ●《孟子‧滕文公上》:「方里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畝,同 養公田。公事畢,然後敢治私事,所以別野人也。 」 ●金景芳謂:「私田是分給農戶的田,也得稱民田。公田則是一井九百畝中,除 去八家各分百畝之外的那一百畝。這一百畝公田由八家共耕,收獲的農產品全部 交給公家。」(金景芳:《論井田制度》,頁 19) ●杜正勝謂:「公田的耕耘、播種和收成都依賴農民的無償勞動,古書謂之『藉』。 《孟子‧滕文公上》曰:『藉者,助也』,也就是助耕」、「其實行助法、有公田的 1 周代,農民私田也是不抽稅的」、 「農民『私田』之私只能私有地上物,而不能私 有地權」。 (杜正勝:《編戶齊民:傳統政治社會結構之形成》,頁170-171 、173) (2)萊田 ●《周禮‧地官‧遂人》:「辨其野之土,上地、中地、下地,以頒田里。上地, 夫一廛,田百畮,萊五十畮,餘夫亦如之;中地,夫一廛,田百畮,萊百畮,餘 夫亦如之;下地,夫一廛,田百畮,萊二百畮,餘夫亦如之。」 ●杜正勝謂:「田萊制就是休耕制,古代施肥還不發達,地力有時而盡,必須採 取休耕制以維持一定的生產。如《周禮》遂人條所記,上地一夫得百五十畝,年 耕三分之二,其餘三分之一休耕──每個五十畝三年才輪休一次,因上地土肥, 地力不易喪失之故。中地一夫二百畝,年耕二分之一,即每個百畝隔年就休耕一 次。下地土瘠,一夫三百畝,每百畝每三年才種一次。輪耕次數之疏密都繫於地 方的厚薄,所以地雖三品,因受地有差,一夫實際的耕種面積卻都一百畝。」(杜 正勝:《周代城邦》,頁 66-67) (3)易田 ●《春秋公羊傳‧宣公十五年》何休注:「司空謹別田之高下善惡,分為三品。 上田一歲一墾,中田二歲一墾,下田三歲一墾。肥饒不得獨樂,墝埆不得獨苦, 故三年一換主易居。 」 ●山東臨沂銀雀山出土竹簡《田法》:「循行立稼之床,而謹□□美惡之所在,以 為均地之歲,……□考參以為歲均計,二歲而均計定,三歲而壹更賦田,十歲而 民畢易田,令皆受地美惡□均之數也。 」楊寬說:「『賦』即授與之意,『壹更賦 田』就是說一律更換授與的田畝,要三年平均更換一次,經歷十年中三次更換才 能做到分配平均。 」(楊寬:〈重評 1920 年關於井田制有無的辯論〉,《楊寬古史 論文選集》,頁 14) (4)還受。《漢書‧食貨志上》:「民年二十受田,六十歸田。 」 三、貴族的私有土地──西周金文裏的記述 (1)甚麼是金文?「鑄於殷周青銅器器物內

文档评论(0)

ldj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