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在灭亡北元后.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朝在灭亡北元后

明朝在灭亡北元后,蒙古骑兵集体性的回退到大草原,并很快的恢复了勇猛善战的个性,许多人嘲讽明朝没有乘胜追击,彻底灭亡蒙古,比如阎崇年在百家讲坛里也曾嘲笑过这一问题,并宣称什么“从明清两朝对于蒙古关系的处理上,可以看到清朝胜于明朝的地方。”这是一种极端无知的论调,首先一点,明朝初期的蒙古势力要远比清朝初期强大的多,元朝虽灭,但是那时一种游牧民族集体性的撤退而并非是覆灭,当时的元帝国在北方草原依然是统一的,元顺帝依然以大元皇帝的名义向四大汗国发号施令,而当时的明朝正面临一个户口减半,民生凋敝的烂摊子,在这样的背景下,任何一个君王都会首先采取防御的政策,即先巩固住收复的河山,防止北元势力的卷土重来,集中时间来恢复生产,发展经济。朱元璋的这一做法还是正确的。与此同时,朱元璋也采取了一系列的进攻措施,频繁的向漠北进攻,双方互有胜负,明朝在初期量力而行所进行的一系列军事打击,不但没有拖延恢复经济的步伐,反而是为北方地区争取到了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而北元帝国则在这个过程里渐渐走向衰落,蓝玉的捕鱼儿海大捷可以说是彻底宣告了北元政权的覆灭,我们不应该忽视蓝玉的这场战役,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明朝对蒙古战争的一个转折过程,如果说再此以前,明朝面对的是一个统一的北元政权的话,那么从此以后,九边重镇的对手就变成了松散的部落首领。从军事意义上说,明朝在北部的军事威胁,可以说是大大减轻了 从1368年明朝的建立到捕鱼儿海大捷,这可以看做是明蒙关系的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明朝对于蒙古的政策是非常成功的,朱元璋并没有因为频繁的北伐而虚耗国力,明朝的经济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另外一点就是明朝的卫所制度,正频繁的蚕食着蒙古的土地,我们可以注意一下洪武末年的明朝地图,明朝的北部边境已经大体推进到今天内蒙古一带,万里长城可以说已经成了第二道防线,这种层层蚕食的方法对于巩固边防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农业民族要想战胜游牧民族,仅仅依靠骑兵是不够的,农业民族的优势在于生产能力和相持能力,但是这需要国家的统一和政治的稳定做保证。任何一个生产力先进的农业民族,如果不是内政出现问题,游牧民族是根本没有机会胜利的,宋朝和明朝的灭亡恰恰是从反面说明了这一点。 [ 转自铁血社区 / ] 从永乐即位开始,明朝的北部防御又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迁都北京从军事角度上说,是有利于明朝以北京为中心,进一步向北方扩张并巩固边防的。但是永乐皇帝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将朵颜三卫赠送给了蒙古人,这一错误的结果不亚于北宋失去了幽云十六州,明朝在北部边地的一系列卫所都不是孤立的,而是连成一体的防御,各个卫所之间遥相呼应,并逐步向北推进,经过了洪武时代的苦心经营,明朝卫所正形成了以点带面的局面,但是朵颜三卫的失去却打破了这一战略体系,朵颜三卫失去后,明朝的各个卫所之间失去了有效的连接,连蒙古部落军队都抵挡不了,北元时代,面对统一的北元政权,明朝可以层层推进,蚕食蒙古草原,而北元分裂后,明朝面对已经分裂的蒙古部落,却渐渐将防线退至长城一线,最终造成了天子守边的结果。 永乐皇帝也同样想着一劳永逸的解决蒙古问题,他的手段就是北征,而北征也是后人抨击明朝的一个话题,单单从结果上看,北征并没有对于蒙古部落造成致命打击,在永乐后的时代,蒙古依然频繁骚扰着北部地区,甚至在北征结束20多年后,依然在土木堡捉走了明朝的皇帝。事实上,永乐皇帝的前两次北征,甚至第三次北征,在军事效果上还是斩获颇丰的,这一阶段的最大成果就是蒙古的各个部落普遍的接受了明朝的册封,而蒙古草原也始终没有再出现一个如成吉思汗的人物将蒙古统一起来,之后的也先也好,俺答也好,虽然也曾频繁的发动对明朝的侵扰,但是其威胁力和作战规模和鼎盛时期的蒙古也不可同日而语,明朝从永乐开始,对于蒙古草原一直实行着权力制衡的战略,这一战略从结果上说还是成功的。 但是从另一个意义上说,北征也是失败的,从明朝的投入和最后的结果上看,北征是赔本的买卖,最后的两次北征,明朝都是在粮草消耗尽的情况下撤离的,但是并没有真正消灭蒙古的有生力量,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蒙古采取了游击战,基本不与明军正面交锋,另一方面则是明朝自身经济的原因,北征让明朝背负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甚至引发了农民起义,这就不单单是一个军事问题了,永乐皇帝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军事家,但是他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建设者。对游牧民族的战争,其实打的是经济战,明朝反复的北追,又反复的北撤,于其占领的土地并没有建立有效的统治,更很少设立屯垦卫所,这样的结果只能是虚耗国力。但是难道是明成祖看不到这点吗?我想并不是这样,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力不从心。 打仗需要钱,设卫铸城,屯垦守边,哪一样都是需要花费大量的物资,朱元璋时代,明朝的卫所是在经济允许的范围内逐步推进的,虽然也频繁的进行北伐,但是并没有象永乐一样,到了岁岁征讨

文档评论(0)

sy782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