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读孔子(讲稿)
德惠市第六中学 张守权
一、引言
首先请各位共同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请问,各位是否认为今天我们的社会发展进步了?
也许你们都会感觉这还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如今人类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以我国为例,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经济总量已攀升到世界第二位,这一切,还不充分证明我们的社会正在高歌猛进吗?
然而,我却要说,如今,我们只是科技进步了、经济发展了。人类的物质需要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但是,我想大家也一定会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也出现了,那就是物质的富足并未给人类带来普遍的富足,幸福感的缺失、道德水准的普遍下降、价值观的扭曲、生存环境的恶化......种种迹象表明,我们的精神家园正在遭受科技和物质的一次次的大规模侵袭,我们的价值取向早已沦为科技和物质的奴隶。这一切,无一不促使人们普遍痛感人生意义的沦落:人生在世,忙忙碌碌,来去匆匆,根本没有功夫去体味快乐,大多时候,都被冷漠、厌倦、卑鄙、欺诈、痛苦、忧心忡忡所充斥着,其意义何在呢?
社会的发展进步应该是物质大厦和精神文明家园的建设齐头并进,缺一不可,这样的发展才是健康的发展,这样的进步才是理想的进步。
基于此,不少有识之士一直在不懈的探求解决好人生意义的答案。中华文化是多元的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来,薪火相传。其间不乏诸如老子、孔子、孟子、庄子、朱子等思想大师,其中,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可谓中华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体系影响中国乃至东亚各国2000余年。虽然在20世纪曾相继遭“打倒孔家店”及“批林批孔”的毁灭性打击,但是,近年来,针对当今人们的精神现状,有识之士重读孔子,几经反思及发掘,又从中找到许多对我们今天仍有深刻启迪、大有裨益的精神财富。
孔子的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宝贵遗产 ,虽历经两千多年历史的冲刷和淘洗,至今仍有其勃勃的生命力。无需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论语》的朗诵,无需说世界各地孔子学院的纷纷建立,也无需说天安门广场国家博物馆孔子雕像的高高立起,思想大师的思想是超越岁月、突破地域,是人们共同吸取的精神源泉,必将长久滋润我们的精神家园......
二、孔子生平
1、总体定位
孔子是中国古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古文献整理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被后世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这些地区又被称为儒家文化圈。
2、身世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人。孔子的先祖是宋国的贵族,因宋国内乱而逃到鲁国。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做过鲁国的下级武官,是位著名的武士,曾打过仗。母亲相传姓颜,名徵在,和叔梁纥的年龄相差较大,可能他们的结婚手续不合乎当时的礼节,因此受到社会的奚落。
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17岁时,孔母去世,他服了三年丧。
孔子十九岁时娶妻,一年后生子,鲁昭公曾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故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
3、求学之路
孔子自称孔子自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奋进不已之生命进程的自道。
他求学范围很广。拜见过老子,从师襄子鼓琴。孔子所求之学,并非一般求名求利之学,既不同于向往来世的宗教趋向,也不同于观察自然的科学道理,而是着眼于伦理道德和政治社会的实际,是“志于道,据于德”,求道德的完善,寻求合理的人生态度和行事准则。
4、教学生涯
孔子三十岁左右时,学问已经达到了比较成熟的地步,他要把自己的主张公诸于世,于是,他开辟了一条私人讲学的道路,开创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私人讲学事业。他所教的科目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德行,陶冶性情,以便担负起济世(学而优则仕)的重任。
在教学方法上,他坚持“不愤不启”、“有教无类”的宗旨。因此,在此后的几十年中,形成了一个对社会影响极大的儒家学派。
相传孔子教授弟子3000余人,其中精通六艺的弟子有72人。
5、坎坷仕途
孔子青年时代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库的小官)、“乘田”(管理牧场的小官),事无大小,均能做到近乎完美。孔子的这种敬业爱岗精神(干一行精一行)恰恰是它完美人格的一个体现,这是今天我们最值得学习的。到五十一岁的时候,被任命为中都宰(相当于现在的市长,治理今山东省汶上县),政绩非常显著;一年后升任司空(掌水利、营建之事负责实践法律法令因楚昭王来聘孔子,陈、蔡大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