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南廊桥修复记-当营造技艺遇上文物保护.docVIP

浙南廊桥修复记-当营造技艺遇上文物保护.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浙南廊桥修复记-当营造技艺遇上文物保护

浙南廊桥修复记:当营造技艺遇上文物保护   “非遗”与文物的双重性质,使得泰顺廊桥的修复将成为中国桥梁史上一个经典个案。 屡毁屡建 3月末,位于浙南闽北山坳坳里的温州泰顺县迎来了大事,去年9月15日台风莫兰蒂卷走的三座廊桥,正式开工修复。鞭炮声响彻云霄,挖机铲车开到了薛外村的薛宅桥原址,老弱妇孺从四方来聚,人群里涌满了穿着花棉袄睡衣、绒拖鞋的女人和儿童。这热闹劲和隆重度堪比当地正月十五的旧俗“百家宴”,一切都由于廊桥在人心中的位置非同一般,对于同样是乡村宗族纽带式微中的泰顺,桥是一种精神图腾性的存在。 2.文兴桥(资料片) 3.文重桥 (摄于2007年) 去年9月的台风让泰顺一日“痛失”三座桥,对于深山莽林里的有“廊桥之乡”美誉的泰顺,莫过于天大的事。该县以33座明清时期木拱廊桥而闻名,其中15座为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被水冲走的三座桥,都是国家级文物。就拿薛宅桥来说,它建于明正德年间,距今500年,曾于咸丰年间重建,现桥如不冲毁,距今也有160年了 说到底,这桥在历史上是地方聚落和民众捐资而建的宗族的产物,承载着世代繁衍于此的集体记忆,“屡毁屡建”几成一种仪式。“泰顺有个说法,智慧的人站在水边,桥就出现了。薛宅桥500年间修复了5次,原来桥台距水面两三米,如今有10米高,与洪水抗争过程中,造桥技艺也在提高。”泰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主任季海波说,他从小生长在薛宅桥边 2006年,泰顺建立县级非遗中心,在全国是首例,从季海波手里申报上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了木拱桥营造技艺、泰顺木偶戏等。泰顺全县有19座桥为县级以上文保单位,其中6座被誉为“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2009年9月底的一天,季海波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网站上终于知悉,“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木拱桥营造技艺”是一种活态的非物质文化传承,季海波的工作主要包括了文字线索建档、走访相关人、整理口述史,时不时往这些桥上走走,看哪块桥板松了需要更换。“我没想到这桥会在我活着的时候塌下。”季海波说。由于人类非遗项目的名头足够大,整个修复工程的指挥棒落到季海波手里,这位年近五十的非遗专家,半年间花白了头发,没事时也会幻想,如果这桥再坚持挺立几十年,捱过他的有生之年该多好。因为他很清楚,他今天的角色是极为关键的,要上历史功过簿的 台风”莫兰蒂”到达泰顺那天,雨量在中午11点37分时达到历史极值。这些年由于飞龙江流域上游加设防洪堤、两岸村民填淤建水泥房,导致河道泄洪加急,以至于桥下洪水通过时不再是漫流型的,而是迅速暴涨。当天11点57分,薛宅桥被冲垮,接着,文重桥、文兴桥一一散架,归于洪水 泰顺一日“痛失”三桥的消息迅速登上当天央视新闻,风头甚至盖过该县的生命损失。去年11月,廊桥修复获国家文物局立项批复,而非遗与文物的双重性质,使得廊桥的修复过程纳入了两批不同背景的专家,再加上当地“非遗传承人”即工匠也参与了进来,使得如何融合的问题备受关注。 “一根木头一本书” 台风过后,历经20天,三座被冲垮廊桥的90%原料被从田间地头、犄角旮旯里捞起。“长在桥边的人,天天对着桥,对它的一寸一毫都了然于心,祖祖辈辈都会分辨哪些是桥木了。”季海波说。县政府征集木构件的通知通过微信、电视、广播,当天就在村传开了,号召村民一旦发现桥木就堆在主路边,等着搜救队来运,搜集桥木的队伍几乎是民间自发的,他们沿着飞云江、交溪等流域顺流而下。族人薛益明组了一个20人的队伍,每天起早贪黑地开着小四轮、铲车等从村里出发,最远开到了100公里外的福建福安。那些劈了皮、刨了光的桥木起码都是百岁以上的杉木、松木,直挺挺地戳在淤泥里等待发现,千斤重的大料随处都是,需八九人联抬 在一座业已废弃的国营老茶厂里,薛宅桥90%的部件就堆放在简陋的工棚下。清明前的泰顺潮阴多雨,雨水将黄澄澄的木材淋得光亮,那穿越160年的桥木,即使“自然落架”又遭遇洪水的运力,一路上磕绊、受阻、冲刷,但外表油亮,如初初斫下。有些拦腰截断的木料露出蛀空的木芯,这才提醒它将寿终正寝了。季海波用手抚过一根被雨打湿的“三节苗”,悠悠地说起好料的甄别法。“木料师傅辨别怎样才是一根能上桥的好料,除了看年轮,就是用斧头去敲,如果声如洪钟就是好,但发出闷响就不行。再有就是看切面的锯痕是否光滑而不糙手……” 廊桥的承重部分在于桥拱,由直长的树干加工成节苗,沿桥纵向布置(多排)。节数为奇数,中间的一节水平布置,两侧的节苗,每节靠近桥中一端高,靠近桥头一端低,节苗连接处用横向的大方木,人们称为牛头梁的,采用卯榫结构将各段节苗连接起来,形成折线形拱圈 从古法上,木料来自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老杉、柳杉、松?洌?选材极为严苛,这半年来他随木料师转了17个山头,也就采集回来21根左右的新料。“往往是哪里开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