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闻报道科学及媒介素养.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科技新闻报道科学及媒介素养

科技新闻报道科学及媒介素养   摘 要 科技新闻是新闻报道中一个十分特别的门类,不仅需要对事实进行及时、准确和详实的传达,还要将专业的科技事件和知识进行精准的“翻译”。科技新闻的创作,不仅需要媒体记者有高水平的媒介素养,还需要有一定的科学素养,通过了解新闻事件本身和背后的常识,来完成一篇新闻稿件的创作,因此两种素养缺一不可。科技新闻的创作,除了创作者本身,采访对象也是重要因素之一,科技新闻首先是一篇新闻稿件,更重要的,它还是一篇科普文章,追求时效性的新闻,在科技新闻身上有了更多生命力,极有可能很久之后,这类稿件依然还能称得上是新闻 关键词 科技新闻;媒介素养;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2-0015-02 科学不再仅仅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是现代文化的组成部分,克隆技术、艾滋病、野生动物保护、知识产权、沙尘暴、生物工程、人类基因组等等成为人类科技与人文共同需要关注的问题。基于对传播效果的重要影响,科学的通俗表现形式等始终是值得关注和探讨的课题 根据科技新闻科学性与大众性等的特点,报道内容的科技含量是科技新闻的生命,表现形式的通俗化是增强科技报道可读性的关键,若只注重前者,报道枯燥,读者看不进去,起不到好的传播效果;若过分偏重后者,则有哗众取宠之嫌,科学家避而远之。如何在这二者之间寻求平衡,是科技新闻工作者始终面临的问题 1 科学家是“引路人”“质检员” 科技新闻能给人们带来什么?科技新闻的价值体现为它满足人们求知的多种要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体现科技新闻的经济价值;“知识就是力量”体现科技新闻的知识价值;科技史上哥白尼的“日心说”、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维萨留斯的“血液循环论”及现代科学揭开的诸多“自然之迷”体现科技新闻的精神价值;用以消除受众认识领域中的空白和不确定性,使受众了解科技界的新发现、新发明、新观念和新成果等信息,体现科技新闻的信息价值。而科技新闻报道内容的科技含量则是以上诸多价值的核心要素。知识性是科技新闻的固有内容,受众可以从中获得认识力量,知识含量的有无,知识价值的大小,知识价值的表现优劣,是判断和衡量一篇科技新闻报道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科技新闻报道的主体是科技事件,包括科技新发现、发明、科研法规政策等等,这决定了科技新闻报道必须高度重视准确性,而这里的准确性不仅指对事件本身的准确描述,也包括对科技事件所包含的科学原理、科技事件的意义必须阐述准确。在这些方面,主观、歪曲的描述,甚至是数字上的些许失误,都可能对报道的可信度产生无可挽回的伤害 但由于科学有时对于外行大众来说,实在是太陌生了,为了追求可读性,记者就会在报道中偏离或渲染事实。科技新闻报道出现的偏差,产生于记者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产生于语境转换的过程。科技新闻报道是化解语境的过程――从科研的语境化解、转换到接受的语境,在这一过程中,记者需要把科学家的研究内容,用新闻语言,如用他们自己的文字,重新组建句子,提供给大众,与此同时,新闻报道的戏剧化处理不可避免地出现时,诸如夸张、曲解、煽情、误译、误传等现象就会在报道过程中出现。媒体或记者被科学家称作“肮脏的信使”也便由此而来 2 科技新闻是“翻译”的艺术 科技记者是代表公众利益的科学观察家,如果记者在报道中一味偏重科技含量,而不注意表现形式、如果公众在看过报道后,感觉科学对他们太难了,或距离他们太远,那不是一个可取的科学新闻报道。科技新闻报道是“翻译的艺术”,写出受“圈外人”欢迎的科技新闻,要求记者做个好的“翻译家”。“翻译”要善于化“硬”为“软”。科技报道专业性相当强,尤其一些新概念、新技术、新发明,往往生涩难懂。优秀的科学家可以在两分钟内解释清楚他的研究工作,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应该学会用两句话报道清楚这项科学成果 比喻是一种“翻译”方法:即努力寻求最为贴切的说法。用人们熟悉的事物来说明不熟悉的事物,其特点是通俗形象,如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20世纪初发现原子结构的特点,为解释一些概念,作了个比喻:“原子结构实际上很像一个微小的太阳系,原子核就处在太阳的位置上,电子好像九大行星一样远离太阳而围绕它旋转,原子里的大部分空间是没有被充满的。” 写出准确的、有科技含量的科技新闻报道,离不开记者与科学家的合作,科学家对科技新闻的态度及介入程度很重要。要知道,对于科技新闻工作者来说,科学家是“情报员”?“引路人”和“质检员”。对科技事件做出准确描述最好的办法之一,是尽可能多得拥有权威的信源。科技报道的准确性要求记者必须借专家之口说明问题,而科学家关键的一句话或评论,往往会对科技事件内涵的阐释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书面的引语,即权威科技出版物或学者论文中的原话,也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反复核实采访内容,是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