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端砚篆刻-岭南篆刻美学新方向
端砚篆刻:岭南篆刻美学新方向 摘要:端砚篆刻和端砚雕刻不是同一个概念,但却是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端砚制作技艺中最为重要的艺术创作环节。端砚篆刻的主体并不是制砚艺人,而是拥有端砚的文人墨客。端砚篆刻艺术,既是岭南篆刻的具体化与精细化体现,也是岭南工艺美学的典型代表,更代表着我国传统民间工艺的未来产业化发展方向
关键词:篆刻;端砚;文人;工艺美学
中图分类号:J29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17
Abstract:Lettering of Duan Inkslab and Carving of Duan Inkslab are not of the same concept, but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each other, because they together make up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e artistic creation in the production of Duan Inkslab. The scholars, who possess the Duan Inkslab, rather than the craftsmen who made it, are the subjects of the Lettering of Duan Inkslab. The art of the Lettering of Duan Inkslab is the specific and refined embodiment of the lettering of the South of the Five Ridges, and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he craft aesthetics of the South of the Five Ridges, representing the future direction in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folk arts.
Key words:Lettering;Duan Inkslab;scholar;craft aesthetics
端砚篆刻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一般的端砚艺人是很难独立完成端砚篆刻的,他们不缺技术,缺的是雅趣和情怀,这种雅趣和情怀正是端砚篆刻的精髓,是端砚篆刻由技术上升为艺术的关键所在。这里的雅趣含有“雅”和“趣”两层含义,“雅”是文雅、风雅、优雅,是一种学识、一种气度,“趣”是妙趣、情趣、志趣,是一种率真、一种艺境,这里的情怀就是文人情怀,可以是记录文人闲情雅趣,爱恨情愁的小情怀,也可以是寄托文人忧国忧民、心系天下的大情怀。端砚篆刻的千年辉煌,其创作主体是文人墨客,中国文人有尚古情结,而这种情结总是与书法篆刻密切相连,端砚历经千年而魅力不减,除了端砚自身的石质石品因素以及端砚艺人的巧手如神,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有大量的文人墨客参与到了端砚的设计与收藏中来,而这其中最具有说服力的当属文人墨客留在端砚上的丰富多姿的篆刻文字了,这些篆刻文字是文人情怀的寄托,是端砚篆刻艺术的主流,是端砚制作技艺的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 端砚篆刻是文人情怀的寄托
中国文人自古就有在自己使用或收藏的重要器物上篆刻铭文的雅趣,端砚自问世以来便是文人墨客的案上宝物,唐代刘禹锡的《唐秀才赠端州紫石砚,以诗鉴之》中就感叹“端州石砚人间重。”[1]300文人们乐于在端砚上篆刻铭文来表达自己对端砚的珍爱,并以此来寄托自己的情怀。初唐书法大家褚遂良曾在端砚上篆刻铭文:“润比德,式以万,绕玉池,注天湟,永年宝之斯为良。”[1]298褚遂良以砚比德,短短十七字,不仅歌颂了端砚的优良石质、名贵石品,更是开宗明义地表达了自己也具有端砚的这种优良品质,并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同样应该具有这样的品质。端砚篆刻某种程度上是文人情趣的展露,而这种情趣的背后反映的是作者更深层次的美学境界,据宋代高似孙《砚笺溪生)有一方形为蟾蜍的端砚,砚上刻有篆文“玉溪生山房”,后来苏轼获得此砚,于是又在此砚上补刻了“蟾蜍爬沙到月窟,隐蔽光明入岩穴,琢磨黝?W出尤物,雕龙渊懿倾?什场!?[1]117短短28字,道出了苏轼的美学追求,那就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矫揉造作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了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2]265
端砚篆刻也可以寄托文人们的家国情怀,著名的岳飞端溪砚铭文就是这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尽管《岳飞端溪砚》已经在十年浩劫中散失,然而值得庆幸的是《岳飞端溪砚》的拓片完整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