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神探析理论下《古船》解读
精神探析理论下《古船》解读 摘 要: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以“里比多”和“恋母情结”为切入点,同时联系社会文化背景,对作品《古船》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从而阐释作者张炜的社会理想和期待:对母性世界的依恋,对生命原初张力的肯定,对充满诗意的精神家园的寻找与呼唤
关键词:精神分析;“里比多”;“恋母情结”;社会文化;《古船》
作者简介;李檄(1982-),女,汉族,云南省建水县人,硕士学历,助教职称,主要研究方向:对外汉语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5-0-02
《古船》讲述了洼狸镇――一个有着久远历史,如今却沉默不语的乡村小镇。“洼狸镇”三个字原来是与齐长城、秦始皇书写在一起的。然而,秦始皇灭六国、孟姜女哭长城,传说也好,史实也罢,何尝不是洒满了英雄热血、美人哀泪。血和泪浇筑的泱泱大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令人窒息。回溯历史(焚书坑儒、罢黜百家……)、观照当下(阶级仇杀、十年浩劫……),却是更为沉重之事。历史不会重演,可历史却又总给人以轮回之感。杀戮纷争、争权夺利,从古至今一直作为历史常态存在着。作者张炜在书中倾注了太多的生命关怀和个体思考,关于国家、民族、历史、时代、生命、道义……本文将试以精神分析理论为切入点,对《古船》进行一些阐释
一、关于精神分析批评
弗洛伊德所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虽然属于心理学的范畴,却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少作家、批评家,如卡夫卡、萨特、鲁迅等,都曾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这一理论进行文学创作或文学批评的实践。“弗氏的许多概念――如压抑、投射、文饰作用、反应形成、无意识动因、里比多、超我、恋母情结,等等――已经深深渗透到现代人的意识中,使大家都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心理学家”
然而,精神分析学的局限也是非常明显的。精神分析批评注重对作家、作品中的人物的无意识心理,以及二者这一心理的同构性进行分析,却忽略了这一心理产生的社会环境、文化传统,或是根本视而不见。这对于中国文学的批评分析,局限性尤其大。几千年来,中国文学的主流都是与国家民族、社会现实密不可分的。而作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及其在作品中的流露,使得在分析作家作品的心理结构时,同样必须注重其所产生并蕴含着的社会文化背景
二、精神分析理论下的《古船》分析
(一)《古船》的性意识
《古船》中有对于性的大量描写。当然,并不是露骨的情色描写,而是对于作为人的原初本能的性意识的一种展示。弗洛伊德?J为,在意识之外,还存在着“已经发生但并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即潜意识。潜意识可分为前意识和无意识。而无意识,尽管“曾被压抑或从未被允许变为意识”,却在人的心理结构中,占据了最大的一部分。其核心要素是性冲动、性本能、性欲望,它以“里比多”为衡量尺度。如果性能够在其生理层面上自由发展,不受到道德和其他社会因素的压抑和干涉,性就能将人引向一个自由、率性的发展方向,体现一种与生俱来的生机。相反,如果性受到压抑,个人主体就会处于一种焦虑状态当中。这种焦虑状态下的人,一方面可能会出现病理的特征,另一方面也可能体现一种社会条件下的升华,将“里比多”升华至一个精神的层面,去主动抵制性的冲动
《古船》中的隋家三兄妹都处于这样一种焦虑状态。由于资本家的出身,他们对性欲的基本需求处于一种非正常的状态,甚至可以说是畸形的
隋抱朴作为隋家的长子,承担的家庭责任和义务是巨大而沉重的。从童年时代开始,他就目睹了太多的血腥。一个孩童纯真的天性过早地被泯灭了。隋抱朴负载着强烈的原罪意识,老隋家欠大家的早已随血脉的传承,如烙印般刻在了他的心里。他压抑了所有渴求、欲望,包括对小葵。隋抱朴深爱着小葵,却因为“是老隋家的人”,而对小葵欲爱不能。隋抱朴不是没有过挣扎,然而,激烈的情绪宣泄却驱使他陷于更深的苦闷中。小葵丈夫李兆路的死强化了他的负罪感,“似乎看到了他在另一个世界谴责的眼神”。于是,隋抱朴选择了一个人安静而寂寞地待在老磨屋里,内心却是忍受着近乎自虐的自我折磨、自我煎熬。性的纠缠、冲突使他苦闷、焦虑。然而,正是在这一状态下,隋抱朴实现了对自我的升华
在弗洛伊德看来,“升华”就是“舍却性的目标,转向他种较高尚的目标”。“升华本质上是一种转移,即本能的发泄由生物性转移到社会及现实中去,使之得到一种补偿”
性冲动与性压抑的无法排遣引领隋抱朴转向了更为崇高的社会层面的反思和探求,自我和超我使他超越了本我的快乐追求。他对自我进行审判、反省,主动承担了苦难。他不再只是老隋家的长子,而且是作为人类的一员,“我为咱们整个儿人害羞,这里面有说不清的羞愧劲儿、耻辱劲儿”。暴力和鲜血对人性的扭曲,对人性中阴暗、丑恶、凶残一面的激发,使隋抱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