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让情感翅膀飞入语文课堂.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让情感翅膀飞入语文课堂

让情感翅膀飞入语文课堂   【摘 要】语文教学不仅是一门技术,还是一门具有生命灵性与情感的艺术。情感是语文教学氛围的核心,是语文课堂的生命。只有充分运用“情感”因素,以情激情,以情施情,用情感资源点燃学生对语文的情感之火,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情感的氛围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提高课堂教学 【关键词】情感教育;语文课堂 情感教育既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又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手段。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说明了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视情感因素,利用情感提高教学效果十分重要。小学语文中的课文,无一不凝聚作者的爱憎,深蕴作者的情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情激情,以情施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一、激情导入,引发学生情感 一堂好课的开头如同一处好戏的序幕。教师艺术化的课堂导语是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产生强烈探求欲望的“敲门砖”,让学生产生心灵上的感悟和情感上的共鸣 如我在教授《小英雄雨来》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抗日时期,晋察冀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他被迫给敌人带路,却把鬼子带进了我们设计的地雷阵,炸得鬼子狼哭鬼嚎。以后,他和其他的孩子们一起站岗放哨,送鸡毛信,配合八路军与鬼子周旋……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是谁吗?接着放录音,配乐诗《小英雄啊,雨来!》。教师提问: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你还了解小英雄雨来的其它事迹吗?通过朗诵,我们仿佛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特定的情境中,学生的心中也仿佛燃起了一把熊熊的民族反侵略战争之火 教师感染力的语言能激励学生抓住切入点,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情的导入,要求教师必须有感情,要认真研究、分析教材、研究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使自己和作品中人物产生同感,以教师独特的激情,去感染学生 二、媒体辅助,激发学生情感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场合产生的。特级教师于漪指出:“课的第一重锤要放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学生情感的浪花,或者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因此,多媒体的手段的运用能再现文中描写的情景,或渲染情境,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触景生情,融入到情境中去,进入到文字描写的情感氛围之中,从而充分体验到情感之美 例如,在教学《七律征的场景片段,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了解长征时环境的恶劣,?t军对党的事业的忠诚以及坚定的信念。通过声、光、色,把遥远的历史拉近,把抽象的文字描述变成可视的实物图画,既增设了情境,也让不少学生对长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教师动情地谈话导入中,一开始就把学生带进了这首诗所表达的那种意境中,拨动学生情感的丝弦,进入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何愁学生会不投入课文、课堂之中 语文教学中很多课文描写的事物、景观,都表现了赏心悦目的自然美,但在教学中巧用电教手段就会取得截然不同的效果。学生看着画面,对文中语句的含义心领神会,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效果 三、角色带入,迸发学生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重视读的训练,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可见含情朗读也是培养情感的有效方法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思想表达的深邃,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感情喷发的“火山”,并加以体验,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就会逐步得到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进入到角色中,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与潜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 如:教学《凡卡》一课,在学生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经历后,为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凡卡的悲惨命运,我抓住“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你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这些动情处,要求学生反复朗读,感动自己,感染让人。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细细品味,慢慢融入到凡卡的生活中,最后把声声哀求表达得字字啼血,催人泪下,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后,感情更加丰富、细腻,对文章的感情更加全面、深刻 四、静思默想,升华学生情感 课堂上真正的感悟是让学生凭借语言文字还原语文形象,理解语言内涵,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比如让学生通过默读批注,真切地体验文章的情感,感悟文章的内涵。这样积淀丰富的情感,自然就能读出自己的“心”。在张祖庆老师执教的《我盼春天的荠菜》一课中,张老师对这段文字没有过多讲解,而是让学生转换角色,与文本对话。也就是运用了默读中的“批注法”,即默读时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随时写在文章中的空白处。他在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说说这段文字中让自己难受的一句话,想一想此时此刻妈妈会呼唤些什么?女儿会说些什么?以“孩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