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林放杂文看现代报人之教育观.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读林放杂文看现代报人之教育观

读林放杂文看现代报人之教育观   内容摘要:林放,本名赵超构,著名现代报人。他的作品《延安一月》被周恩来不只一次赞誉为是“中国记者写的《西行漫记》”。他对教育问题的重视和深刻的思考体现了一代报人的人文关怀,值得我辈仰重 关键词:林放 现代报人 教育观 林放,本名赵超构,著名现代报人。人说林放有三不朽:为记者立德,为共和国立功,为人民立言。他的作品《延安一月》被周恩来不只一次赞誉为是“中国记者写的《西行漫记》” 读林放的杂文则能更深入了解这位现代报人的思想。《世象杂谈》基本是选自林放1954年到1966年写的文章,《未晚谈》基本是选自林放1978到1983年的文章。这两本书选摘选的文章写于不同的时间段,由于当时的时代社会背景和个人经历的变化,所以文章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在《世象杂谈》中的文章体现了林放对教育问题的重视和深远的思考 首先,林放不赞成毕业即结婚,认为“青年人应当先立业而后成家,让自己的青春在社会主义事业中放射出更灿烂的光芒的光焰来”。林放的说法在今天看来仍有一定的道理。当今正在大力倡导努力去践行我们的“中国梦”。每一个青年人都应当有自己的理想自己追求,人活着,就应该为理想而活,然后在为理想奋斗的过程中享受那种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特别是女性,如果只满足毕业后尽快结婚育子这中平庸的生活理想的?,那么她的人生的精彩将会大打折扣。整日盘旋在柴米油盐之中,连真正的社会的门槛都没有踏进,这样子的人生岂不是太不圆满,这样年轻就为人父母必定还是不够成熟的,更谈何给后代良好的教育 其次,林放还谈到了“迟生贵子”。80年代左右才提出的优生优育政策,而林放在1963年就讲到了关于“迟生贵子”的问题。早生,就容易生得多,教育的机会变为平均,不能面面俱到,一个家庭同时养许多孩子,生活质量必会有所下降。更为重要的是,父母在学习和工作上往往还少有建树。而在孩子学龄前的阶段的教育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不成熟的父母和一群嗷嗷待哺的孩子,谈何良好的教育。为此,林放还专门写了篇《生孩子不是为了“白相相”》和《答“抱孙主义者”》去批评那些只关心生孩子而不关心的孩子教育问题的风气 再者,林放表示教育孩子要以理服人,耐心教导。1954和1962年的儿童节,林放分别写了《替你的孩子想一想》、《父母心》两篇文章,其中都希望做大人能够好好的想想自己的教育方式,要耐心地对待孩子的各种“为什么”,了解孩子本身的特殊的需求,不要仅凭自己一时的喜怒哀乐来决定对孩子的态度。在《新教育和旧家训》、《孺子牛》等文中林放也谈到这类问题,对待儿童既不能是“不管主义”,更不能是打骂为教 最后,对于下一代的鼓励是必不可少的。林放曾写文鼓励那些中考落榜的同学们:“千万不必自感难为情。相信人民政府的话,锻炼身体,勤恳地自学,诚实的劳动吧,国家是时时刻刻关怀着你们的。”同时,林放还专门写文章劝诫家长,不能因为孩子考不进学校而责骂孩子、甚至惩罚孩子,认为自己的孩子不争气或者是自己的资产的而乱发脾气的家长是不能得到孩子的尊重的。读这类林放写的杂文,你就像是在读林放的私人信件一般,他像父母那样诚恳地劝慰孩子,就像是坐在你的面前,拍拍你的肩膀,摸摸你那受委屈的脑袋,用深入浅出的话、平易近人的口气给予你力量。又像是长辈那样,以严厉但不霸道的口气那个训斥那些不会教育自己孩子的父母,不能这样不讲道理地责骂孩子。从这些都能看出林放对孩子的那种关爱,对教育事业的关心 在后期的杂文集《未晚谈》中,林放还是那个敢说敢评的林放,他的笔还是为人民而挥,他对社会、对民生、对教育等事无巨细,关心只增不减。而在林放1980年的《花好月圆书长寿》一文,写了对小楼上的那些残书的一点感想: 回想我过去买书,毛病在滥买。近年来我来个紧缩的方针,紧缩的标准就是时效。我估计一下自己的寿命,凡是那本书的寿命能比我的寿命长的,我就买;眼看那本书过不了多久就会自行“消亡”的,决不买。花钱事小,花费精神却不值得 我现在也很荣幸地出身于百花齐放的出版界,但愿花好,月圆,书长寿 林放先生愿与书长寿,在古稀之年都不忘读书。当今我辈实应当以前人为榜样,重视教育,也注重不断地提升自我 (作者介绍:翁丽嘉,集美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1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