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选举制度的
第三章 选举制度 一、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一)选举及选举制度 选举: ? 选举:是指某一社会群体中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按照既 定的方式和程序,根据自己的意志,选择若干人员担任某 项公职的行为。 ? 选举的要素: 选举是由主体、客体、目的、程序等一系列要素组成。 主体就是从事选举活动的人;客体就是被推荐者和被选择 者;目的是选举活动期望达到的目标;而程序是选举活动 中所必须经历的一系列方法、步骤。 ?选举制度及其三层涵义: 选举制度是一国统治阶级通过法律规定的关于选举国家 代表机关的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原则、程序与方法等各 项制度的总称。 ?选举制度的三层涵义: 广义:指有关选举一切公职人员的制度。 中义:指有关选举各类国家机关组成人员的制度 狭义:专指有关选举国家代议机关组成人员的制度。 ?选举制度的功能: 1.赋予政治权力合法性。 2.选举是一个淘汰庸人的机制。 3.选举是公民政治学习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公民的权利意识、政治责任感和政治技能。 (二)中国选举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1.第一部选举法的颁布(1953年) 2.第二部选举法的颁布(1979年) 第二部选举法颁布后,选举法迄今共经过了 的五次修改,一次补充。 第二部选举法颁布后的五次修改: 第一次修改:1982年 第二次修改:1986年 第三次修改:1995年 第四次修改:2004年 第五次修改:2010年 一次补充:1983年颁布了《关于县级以下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直接选举的若干规定》 1979年对第一部选举法的修改: (1)将直接选举的范围扩大到县级。 (2)规定一律实行差额选举。 (3)选举各级人大代表表决方式一律改为无记名 投票。 (4)规定可以进行预选(指用预选的方式确定正 式候选人)。 (5)规定可以采用各种方式宣传候选人。 1986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进行了修改: 正职领导人的差额选举难以落实: 1986年修改的地方组织法规定,对地方各级政权机关 领导人一律实行差额选举的原则:将政府正副职领导 人、县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法院院长 和检察院检察长的选举,由过去采取差额选举,也可 以经过预选再等额选举,一律改为差额选举。其中上 述机关正职领导人选举时,候选人一般应多于一人; 若所提候选人只有一名时,才可等额选举。 (教材P117) 第二部选举法的第四次修改:2004年 2004年10月,十届人大常委会对《选举法》再次作出修改,主要内容有: (1)重新规定对正式代表候选人不能形成较为 一致意见的,进行预选。(参见浦兴祖本P111) (2)规定选举委员会可以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 民见面,回答选民的问题。 (3)将原选区选民联名提出罢免县级人大代表 的要求联名人数由“30人以上”修改为“50 人以上”。 (4)进一步完善了“对破坏选举的制裁”的规 定。 第五次修改:2010年选举法修正案主要内容 1.实行城乡选民选举权平等。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取消1/4条款。 2.确保应有适量基层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应当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基层代表,特别是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代表。 3.乡镇代表总额上限增加。将乡镇人大代表总名额的上限由130名提高到160名。 4.禁止同时身兼两地人大代表。一个公民同时担任两个以上无隶属关系的行政区域的人大代表将被视为违法。 5.增强候选人透明度。“选举委员会根据选民的要求,应当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由代表候选人介绍本人的情况,回答选民的问题。”而现行法律只是规定“选举委员会可以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回答选民的问题”。 概念解释: 行政区划:国家将领土划分成若干区域,以便 在各级区域范围内设立相应的一级政权机关, 实现对全国的统一管理,这便是行政区划。 行政区域:国家为设置各级政权机关,实现对 全国的管理而划成的区域,叫行政区域。 6.保障选民和代表的选举权。加大力度查处妨碍选举的行为。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以任何方式干预选民或者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 主持选举的机构或者其他有关机关,发现有破坏选举的行为或者收到对破坏选举行为的举报,应当及时依法调查处理;必要时移送有关机关予以处理。 7.选举时应当设有秘密写票处。 二、选举制度的主要原则 1.普遍原则 ?即指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普遍性。 选举权是指公民选举国家代表机关代表的权 利;被选举权是指公民被选为国家代表机关的代 表的权利。 ?9个不分和两个限制(教材P119)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