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雀山汉墓竹简[贰]》校补 - 简帛研究.DOCVIP

《银雀山汉墓竹简[贰]》校补 - 简帛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银雀山汉墓竹简[贰]》校补 - 简帛研究

《銀雀山漢墓竹簡[貳]》校補 蕭旭 (江蘇省靖江市廣播電視臺 214500) 提要:《銀雀山漢墓竹簡[貳]》的釋文、注釋成於上世紀80年代初,限於當時條件,有的還有修訂、補充的必要。 關鍵詞:銀雀山漢墓竹簡;校補;商榷 銀雀山漢墓竹簡整理小組整理的《銀雀山漢墓竹簡[貳]》,文物出版社2010年出版。其中的部分篇目,文物出版社1975年出版的《孫臏兵法》亦加收錄,中華書局1984年出版的張震澤《孫臏兵法校理》作過校理。 《竹簡[貳]》成書較早,出版則是晚近的事。裘錫圭、李家浩在《後記》中介紹説:“《銀雀山漢墓竹簡》第二輯的書稿,早在1981年就已定稿……本書的出版,距離竹簡出土時間已三十七年,離定稿時間已二十八年,離第一輯出版時間已二十四年……為了尊重歷史,本書的竹簡編排、竹簡釋文和注釋,一仍其舊。” 《竹簡[貳]》收錄的是今所不傳的佚失文獻,整理者稱為“佚書叢殘”,又分三部分内容:(一)論政論兵之類;(二)陰陽時令、占候之類;(三)其他類。 本文對《竹簡[貳]》作校補,引用原注釋語,偶有節省,同時標示頁碼,以便覆按。 一、論政論兵之類 (1)日莫(暮)路遠,眾有至氣,可敗也(《將失》) 注釋:至,疑當讀為“恎”,怨忿。《尉繚子·兵敎下》:“日暮路遠,還有挫氣……易敗。”語與此近。“至”與“坐”形近,疑有一誤。(第138頁) 按:“至”當作“坐”,“還”當作“眾”,並字之誤也,正可互校。“眾”誤作“睘”,因易作“還”。坐,讀為剉。《說文》:“剉,折傷也。”字或作挫,《說文》:“挫,摧也。”《廣雅》:“挫,折也。”段玉裁曰:“剉與手部挫,音同義近。《考工記》:‘揉牙內不挫。’注:‘挫,折也。’是二字通用也。經、史剉折字多作挫。”字或作銼,《史記·楚世家》:“且王欺於張儀,亡地漢中,兵銼藍田。”字或作,馬王堆帛書《老子》甲本:“坐其閱(銳)。”乙本作“銼”,郭店本作“”,今王弼本第4章作“挫”。王輝從劉信芳《解詁》讀為剉。字或作莝, 銀雀山漢簡《兵之恒失》:“器用不利,?(敵)之備固,莝兵也。”整理者括注“莝”為“挫”,張震澤讀為剉。字或作侳,《淮南子·説山篇》:“故君子不入獄,為其傷恩也;不入市,為其侳廉也。”高誘注:“侳,辱也。”朱駿聲曰:“侳,叚借為剉。”侳、傷對舉,皆傷折之義。高注辱者,亦折義。句言日暮路遠,兵眾已挫其銳氣,故可敗也。《六韜·龍韜·奇兵》:“因其勞倦暮舍者,所以十擊百也。”又《犬韜·戰車》:“遠行而暮舍,三軍恐懼,即陷之。”即此義也。張震澤謂“至”訓極,因謂《尉繚子》作“剉”為“到”之訛,即“至”,皆非也。 (2)埤(卑)壘無其資,眾恐,可敗也(《將失》) 按:《尉繚子·兵敎下》:“凡將輕壘卑衆動,可攻也。”語與此近。 (3)軍淮,眾不能其將吏,可敗也(《將失》) 注釋:淮,疑當讀為“乖”,離也,背也。軍乖,謂軍中不和。不能,不相得,謂士卒與將吏關係不好。(第138頁) 按:張震澤曰:“淮,疑當讀為潰,壞散也。能,耐也,得也。”淮,疑當讀為壞,自破也。句言其軍自破,兵、將不和,故可敗也。張氏解“能”為“耐”,失之。 (4)欲以國[兵之所短],難?(敵)國兵之所長,秏(耗)兵也。欲強多國之所寡,以應?(敵)國之所多,速詘(屈)之兵也(《兵之恒失》) 注釋:屈,此處疑當訓為“盡”。(第139頁) 按:“難”字上當據下文文例補一“以”字。“難”、“應”對舉同義,猶言抵敵、抗拒也。《書·舜典》:“而難任人。”孔傳:“難,拒也。”《戰國策·秦策一》:“將西南以與為難。”高注:“難,敵也。”《集韻》:“難,阻也。”字或作攤,《廣韻》“攤”音奴案切(nàn)。《廣雅》:“抑、攤,按也。”王念孫曰:“攤,《玉篇》音奴旦切,《廣韻》云:‘按,攤也。’凡抑之使不得起曰攤。”並引《書》“而難任人”為證。“詘”同“屈”,服也,不訓“盡”。張震澤解為“窮”,亦通。 (5)兵見善而怠,時至而疑,去非而處邪,是是而弗能居,不能斷者也(《兵之恒失》) 注釋:《周書·王佩》:“見善而怠,時至而疑,亡正處邪,是弗能居,此得失之方也,不可不察。”簡文“是是而弗能居”,意謂認識到什麼是正確的,但就是不能按照正確的去做。《周書》“是弗能居”當亦此意,“是”字下可能脫一重文。(第140頁) 按:《六韜·文韜·明傳》:“太公曰:‘見善而怠,時至而疑,知非而處,此三者,道之所止也。’”敦煌寫卷P.3454《六韜》作“見善而迨(怠),時至而勿疑,去非而勿處,故義與明,是矣(是)而不能居,此四者,道之所止也”。亦足互證。《六韜》當作“見善而勿怠,時至而勿疑,去非而勿處[邪]”,與簡文正反為義也。《六韜》是戒辭,故當有三“勿”字。今本《六韜》“知”當作“去”。《資治通鑑外紀》卷2:“(西伯)謂太子曰:‘見善而勿怠,時至而勿疑,云(去)非而勿處,此三者,道之所止

文档评论(0)

170****057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