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玉带”图形纹饰探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辽代“玉带”图形纹饰探究

辽代“玉带”图形纹饰探究   摘 要: “玉带”作为腰间的束扎物是中国古代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玉带文化是我国古代舆服志文化的重要组成,历史中玉带是一种礼仪器,辽代时玉带不仅反映古人的日常生活和风貌,还反映我国少数民族和汉族文化的交流与相容,是历史和文化的独特见证 关键词: 辽代 玉带 图形 纹饰 “玉带”作为腰间的束扎物是中国古代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玉带”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历史上玉带是一种礼仪器,是我国少数民族和汉族文化交流相容的一种独特见证 1.“玉带”中的“带” 玉带,顾名思义就是用玉装饰的皮革制的腰带,即一种革带。在我国唐代李肇的《国史补》中说:“革皮为带……天下无贵贱通用之。”①这其中的革带即为蹀躞带,在当时已成为男子常服中必备的组成之物。隋朝和初唐时期人们所系蹀躞较多,但盛唐以后逐渐减少,中晚唐以后人们已经不系蹀躞只剩带?,蹀躞带主要为少数民族和东、西邻国所用。尤其是在唐、宋、辽、金时期,人们对“玉带”使用较多。从唐代开始一直到明代“玉带”不仅仅是一种实用装饰之物,更成为人们地位官职的象征之物,在唐代还有专门关于“玉带”的规章制度。辽代在“玉带”的使用上不仅突出了游牧民族的特色,还融合了中原汉族文化,呈现出了独有的特色,所以说辽代是玉带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 2.“玉带”的形制 “玉带”在组成形制上,前有带扣后有铊尾、中间部分为带 带扣是腰带的前端也叫带钩,是古时候人们用于系扣腰带的工具,形状呈扁方长条形,一边弯曲用于钩带,唐宋以后,玉带钩仍在使用,由于服饰的改变,玉带钩在形态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单体带钩变成了对口带扣。带扣中一般以铜带钩最普遍,玉带扣只被达官贵人所使用 腰带的末端即为铊尾,又名挞尾、獭尾、插尾或鱼尾。《新唐书“腰带着,?|垂头于下,名曰?B尾,取顺下之义。”②顾铊尾是向下顺插(也有向上反插),即《谈苑》所说:“古有革带,反插垂头……唐高祖诏令向下插垂头。”③铊尾的使用受到人们的注意,逐渐成为带具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件 至于带? ,它的质地有玉、金、犀、银、铜、铁诸种。唐代最重视玉? ,当时玉? 以素面居多,而宋、辽时期则最重视金带? ,欧阳修的《归田录》卷二中说:“初,太宗尝曰:玉不离石,犀不离角,可贵者唯金也。乃创为金? 之制,以赐群臣。”④ 辽“玉带”中的带扣、带? 、铊尾材质和花纹在史书中并无详细记载,但有大量的实物出土,它们承唐比宋,影响金代,是少数民族和汉族相互融合的见证,在纹饰上可见一斑 3.“玉带”的纹饰 “玉带”材质有金、银、铜、铁之分,其上花纹和纹饰也有所不同。宋“金带有六种:?侣贰⒂?仙花、荔枝、狮蛮、海捷、宝藏。”⑤可见当时宋代玉带种类之繁多,但在辽代关于“玉带”的制度并无确切记载,只能根据唐宋两朝记载和辽出土文物推测。以下是出土辽代玉带上的纹饰,这些玉带上的图形纹饰种类繁多,包括人物纹、山形纹、动物纹和植物纹,纹饰生动,做工精细,代表了辽代极高的工艺水平和图形特征 3.1人物纹 3.1.1胡人乐舞:该组玉带饰现藏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博物馆,为敖汉旗萨力巴乡水泉村一座辽代早期墓葬出土 这套玉带饰由8块玉? 和1块玉铊尾组成,其中玉铊尾正面刻有两个人物,一人为舞者,为主体纹饰,其侧身向右转,左脚轻踏于垫子上,脚尖翘起,右腿屈膝,脚抬起。双手持飘带,左手上扬,右手下按。右下角的另一个人则身体娇小,呈跪姿,上手捧浅盘,内放一宝珠,作献宝状。其余八件玉 ?上的胡人皆是半盘坐,分别是打拍板,吹长笛,吹笙,饮酒,击鸡娄鼓,弹琵琶,击毛员鼓,吹?v篥状。所有人物刻画都略同,均为卷发,深目,高鼻梁,长胡须,身穿胡服,脚蹬长靴 3.1.2戏童:出土于辽宁朝阳前窗户村辽墓,单带扣单铊尾带饰 这一套银鎏金童戏文纹带具,共7件组成,带扣1件,带? 5件,铊尾1件,带? 和铊尾上均铸有“童戏”图,逼真地表现了儿童的天真活泼和浪漫的生活情趣,此带有古眼 3.1.3童牛?W金:朝阳北漂市西官镇馒头沟辽墓出土一套童牛驮金纹带具 本套带具由8件带? 和1件铊尾组成。带? 大小相同,呈长方形,铊尾呈圆首圭形。带? 和铊尾的正面均呈凹盘式,外铸三周凸起弦纹,其内模铸儿童子分别站于一肥壮的牛身后,牛背部驮一聚宝盆。此玉带因缺失带扣,故无法得知是单扣还是双扣,此带无古眼 3.2山形纹 3.2.1雕山形纹白玉带出土于朝阳姑营子耿知新墓 浮雕山形纹白玉带饰,此带革带无存,仅存带具。有方形玉带? 4件,圆头扁方形玉带? 7件,桃形玉带? 1件,圭形玉铊尾1件,鎏金银带扣2件,玉带和铊尾上刻有山形纹,山有三峰,山下似海水,整个山纹雕饰为浅浮雕状,四周平面,? 背面有钉孔用于柳丁皮带上,此带无古眼 3.2.2山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