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采撷中华瑰宝 传承中华文化
采撷中华瑰宝 传承中华文化 穿越历史长河,人类文明以文物的形式传载记录。作为文化的载体,无论是实用性器皿,还是观赏性物件,都积淀了人类智慧的结晶,丰富着人类文明的形态。南京博物院收藏了42万件文物藏品,从不同侧面反映着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和意识形态。为了更好地与世人分享文化珍宝,南京博物院组织编辑《南京博物院珍藏大系》并付梓出版。丛书全面系统地介绍南京博物院的院藏文物,将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文物集中起来,以专题形式呈现,目前已经出版有《历代织绣》《清代官窑瓷器》《明代吴门绘画》《清代常州京江绘画》《清代娄东虞山绘画》《清代扬州绘画》。丛书富含图录、索引、目录和研究性论文,装帧精美、信息充沛,体现出文物在学术研究、艺术欣赏、社会教育等方面的深远价值
《历代织绣》收藏了远古以来,特别是明清到近?F代的织绣精品共计284件,种类遍及刺绣、袍料、锦缎、缂丝、服饰、日用品等,较为全面展示了织绣满足于日常生活的实用功能和精神层面的审美特质。唐朝之前,纺织品以实用性为主,唐朝时期丝绸业高度发达,并和西域各国开展丝绸贸易。至宋,受文人士大夫影响,书画艺术大量带入织绣之中,形成独特之观赏性绣作,以针作笔,以线代墨,形式上也以轴、卷、册等书画形式出现,是织绣业的一大革新。至明代,朱元璋称帝后,冠服制度愈加严格,各代官服尊卑有别,服饰文化大规模发展。明代刺绣分为南绣和北绣,北绣针法粗犷,装饰性强,南绣针法细腻,以上海露香园顾绣最具成就。清代,出现了“三大名锦”―――苏州的宋锦、南京云锦、四川的蜀锦。“四大名绣”―――苏绣、粤绣、湘绣、蜀绣。清代服饰兼具满汉之风并以不同纹样装饰传达出等级之分。近现代,缂丝日渐衰微,而刺绣方面却名家辈出,有创立“仿真绣”的一代大师沈寿,有吸收西画元素,创作风景绣的华!,有被誉为“闺阁绣的最后一位大师”的凌杼等。纵观古今,历代织绣从纯粹实用性向实用与审美并进的转变,正是经济发展的微观体现,织绣产品既有高居庙堂的传世精品,也有亲民贴和的日常服饰,其传递的文化信息层次丰富,内涵深远
《清代官窑瓷器》展现了清代各个时期的官窑瓷器精品,品种涵盖杯、瓷塑、盖盅、钵、翎管等40余种310件,为研究清代官窑提供大量第一手资料。中国的陶瓷文化也经历了从实用层面到精神层面,从民间器物发展到皇室贵器的过程。在数千年陶瓷文化的积淀下,明初在景德镇设立了御窑厂,自此,陶瓷走上了瓷本位的发展道路。清统治二百余年。官窑瓷器登上了中国古代瓷器历史的巅峰,其中康熙、雍正、乾隆三代被认为是整个清朝统治下陶瓷业最为辉煌的时期,出现较多工艺技术复杂的瓷品,釉及釉上彩色泽异常丰富。嘉庆以后官窑衰落,制瓷陈陈相因,缺少创新,但也不乏精致之作,如光绪年间,出现水墨五彩,软彩和钻拨刻瓷等新品种。清代官窑瓷器受到工艺技术、皇家审美、民间传统的综合影响,无论质地、造型和装饰都攀上古代瓷器发展史的高峰,体现了皇室的尊贵和奢靡,常被清代宫廷作为与外域友好交流的礼器相赠,其审美价值和文化含义日益凸显。南京博物院收藏的清代官窑瓷器,对于研究清代宫廷文化和社会生活所起的巨大作用毋庸置疑
明清之际,作为上层建筑的绘画艺术流派纷呈,出现了彪炳画史的几大重要流派。《明代吴门画派》收录明代吴地39位画家115幅作品,《清代常州京江画派》收录清代常州30位画家77幅作品,和京江21位画家81幅作品。《清代娄东虞山画派》收录清代娄东虞山38位画家140幅作品,《清代扬州画派》收录清代扬州45位画家171幅作品,这些作品形式涵盖轴、卷、册、扇页、屏,横幅,较为全面展现了几大绘画流派的风格面貌。明清之际,江南地区经济富庶,文化底蕴深厚,文人们多为躲避战乱偏安一隅,绘画艺术得到长足发展。这几大画派发轫地相邻,各派领袖多有交游往来,派别之间互相包围和影响,使得各画派之间既面貌各异,又血脉相通,构成了中国画蔚为壮观的地域性集大成现象。明中期在苏州地区形成崛起了画史上最重要的画派之一―――吴门画派,其中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四人声誉最盛,吴门画派不仅发扬了宋元传统,更开拓文人画的新意境,以入世的情怀消解宋元绘画的寂寥气息,继院体画和浙派绘画之后一跃成为画坛盟主。至清初,以王时敏为首的四位著名山水画家: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和王成为画坛首领,他们取法宋元,临摹古人作品,借鉴古人的中国画本体元素。通过临古积累深厚的笔墨功夫,重视笔墨的趣味和美感,其风格受到皇家青睐而被奉为山水画正宗。“四王”各自画风略有区别,又以师承关系,分为“娄东”与“虞山”两派,弟子众多,影响甚广。京江画派也以山水画开宗立派,但是影响力小于前两者,这和镇江地区画家群体构成和意识倾向有关。京江画派成员主要是本邑画家,他们的影响也囿于本邑而不远播。镇江佛教历史悠久,古刹林立,逐渐成为失意文人的理想归宿地。北宋书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