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平菇栽培技术.doc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红平菇栽培技术

红平菇栽培技术 红平菇菌株H1的培养特性与营养成分分析摘 要:分别在PDA培养基、马铃薯半组合培养基和MEA培养基上研究了红平菇菌丝体的培养特性,并对栽培后获得的红平菇子实体的各种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培养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红平菇在不同的培养基上宏观和微观培养特性各有不同,但菌体在3种培养基上都能够产生细胞外酚氧化酶,说明红平菇是一种白腐菌.菌丝在PDA和马铃薯半组合培养基上生长旺盛,白色,绒毛状至絮状,略显粉状,在马铃薯半组合培养基上呈现出明显的环纹;在MEA培养基上生长较弱,气生菌丝体较稀疏.菌体在3种培养基上产生的微观特征包括多数为节状分隔少数为简单分隔的薄壁菌丝、膨大的头状囊状体、很多八面体形和圆柱形的晶体等结构.对红平菇子实体营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红平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富含多种人体必需和非必需的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矿物元素.其中新鲜子实体中水分含量为90.16%,自然风干的子实体中水分含量为6.36%.自然风干的子实体中粗脂肪的含量为2.63%;粗蛋白含量为24.69%;总酸度仅为0.187 3%;总灰分含量为9.43%;还原糖含量为0.507%;氨基酸总量为17.6%,其中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包括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蛋氨酸(由于采用酸水解的方法分析氨基酸的成分与含量,因此没有检测出色氨酸),还含有其他10种非必需氨基酸;每100 g自然风干的子实体粉碎样品中含VB10.032 ng、VB20.469 mg、VC0.20 mg、VE701.16 mg;每100 g自然风干的子实体粉碎样品中含大量元素钾1 292 mg、磷1 206 mg、钠338.06 mg、钙151.44 mg、镁262.25mg;每100 g自然风干的子实体粉碎样品中含微量元素锌16.1 mg、铁10.89 mg、铜1.53 mg、锰1.46 mg. 红平菇的栽培技术C903红平菇是从印度引进的优良菌种,形似平菇、粉红鲜艳、易栽培、投资小、用料简、生长快,每10平方米的面积用种5支,15天可采收红平菇450公斤,市场鲜销价值2000余元。其特点是:①出菇早,产t高,⑧栽培料来谏广,价格低,如稻草、麦稼、玉米芯、豆杆、麦枯、棉子壳、花生壳等。 红平菇高产栽培技术?? 一、原料配比 ????1.棉籽壳90%,麦麸(玉米面)8%,过磷酸钙1%,石灰1%; ????2.杂木眉82%,玉米面15%,过磷酸钙1%,石灰1%; ????3.玉米芯85%,玉米面13%,过磷酸钙1%,石灰1%; ????4.玉米芯44%,杂木屑40%,玉米面14%,过磷酸钙1%,石灰1%; ????5.玉米秸(高梁秸)80%,玉米面17%,复合肥1%,过磷酸钙1%,石灰1%; ????二、原料发酵处理 ????将过磷酸钙、石灰加工成粉末状。过磷酸钙均匀撒在料中,过磷酸钙加入水中,同时加入50%的多菌灵(或克霉灵),石灰按每吨水4~5千克,多菌灵每吨水加0.5千克。料水比11.6~1.8,料水份为60%~65%,要求湿度均匀,建堆发酵。堆高1~1.5米,宽1米,长不限,再在堆中每隔50厘米用木棒打一排孔,每排4~5孔,打入堆底。堆顶覆盖草帘、塑料膜等物,以保温保湿。一般3~4天堆温上升到50~60时进行第一次翻堆。以后每隔36小时(环境温度低时可延至48小时)温度达到60~70时进行一次翻堆,发酵过程持续7~8天,共翻堆4~5次,每次翻堆要求将料堆外层和底层翻入中间层,中间层放入底层和外层使培养料发酵充分均匀。发酵好的料质地疏松,棕褐色,无酸臭和霉菌味。发酵结束后在料堆四周喷洒0.5%敌敌畏杀死潜伏在表层的蝇类、螨类幼虫和成虫。将料散开降温至30以下,适当调节水分和pH值即可装袋。 ????三、装袋与接菌 ????采用袋式栽培,用低压聚乙烯袋,扁径宽23~30厘米、长50~60厘米。厚0.03毫米。层播法,3层菌2层料或4层菌3层料,菌层厚度1.5~2厘米,中间薄边缘略厚。用菌量10~15%。料要装实,两头用聚乙烯条扎紧。 ????四、发菌管理 ????装好的菌袋码成3~4层,环境温度低时可码高些,码紧些。每行中间留有空隙供人行和通风散热。上面盖上草帘遮光。环境温度控制在23~28,每天监测料温变化。一周后将袋两侧刺孔以利通气。7~15天料温升高最快。注意加强管理。发现料温达到30及时通风降温,以免烧菌。菌袋每隔7~10天翻动一次,把上层和底层的菌袋放入中间层,中间层的放在上层和底层,菌丝一般25~35天即可长满袋。 ????五、出菇管理 ????菌袋菌丝浓密洁白,有弹性,有黄色水珠出现时,标志已生理成熟,即可进入出菇期管理。采用墙式立体双面出菇。菌袋码6~7层,行间距70~80厘米,利于管理、采菇。环境温度控制在18~26,有的高

文档评论(0)

aqlsxc6616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