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市历史文化名村探幽.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鹤山市历史文化名村探幽(一)2009年6月24日?开栏语: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正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不少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被发现并上报。鹤山市在进行该项工作的时候同样取得了不少成果,三条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有重大历史价值的古村落呈现在人们面前。以前,人们对它们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只是一知半解甚至毫不知情,现在,我们却有机会亲身一探,欣赏它们蕴藏了多少个世纪的韵味。 这三条历史文化村落,究竟收藏了多少迷人的古建筑、文物?有多少不为人熟悉的历史典故?有多少值得玩味的精致?作为鹤山市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古村落,它们的前途如何?从本期开始,本报《鹤山新闻》将开设“鹤山市历史文化名村探幽”栏目,和读者一起深入这几条特色各异的古村落,掀开它们的神秘面纱,敬请垂注。 雅瑶镇隔朗村:故事从南宋说起江门日报记者 李昕 实习生 谢礼鸣???? 文广新局通讯员 冯兆华 德明祖祠:鹤山市唯一保存完好的明代建筑 资料显示,德明祖祠是目前鹤山市唯一保存完好的明代建筑物,始建于明代,曾于光绪丙戌(1886)年重修,坐东北向西南。广三路深二进,祠前有一个呈浅黄色的古戏台,用三合土夯筑,外表砌火山角质岩,用红砂岩勒脚。主祠依次为头门、后堂,占地面积468平方米。整座建筑没有青云巷,属二进四合院式布局,保留了北方传统四合院的建筑痕迹。 德明祖祠头门前廊穿斗式梁架结构(左侧) 范小英告诉记者,欣赏德明祖祠的建筑艺术,有几点值得特别留意,其中一点就是名为“金包皮”的墙壁结构。她解释:“所谓‘金包皮’,其实就是墙壁内部夯土砌墙,外镶青砖(由于当时青砖较为名贵也称作‘金砖’)。”1993年前后,德明祖祠的外墙就曾经由于遭遇连场大雨而发生了倾斜,幸亏当时各村村民齐心合力,出钱出力,搭建了一些辅助设施,重新将墙壁扶正。 在此之后,隔朗村委会安排了人员对祠堂进行专门清洁和定时维护。“其实花费也不多,这么些年下来一共就花了1万多块钱,但是这是我们村里的宝贵遗产,说句不好听的,倒了就再也建不回来的了。” 除了“金包皮”,范小英认为“月梁”和“方檩”也颇有看头。看到记者一头雾水,范小英笑着解释:“德明祖祠的梁架结构简洁古朴,梁架上有状如月亮的梁式结构,故名‘月梁’,配合斗拱的升斗下部有弧度,这些都是明代建筑的典型特点。”她继续说:“祠堂的后进檩条用‘方檩’,建筑的规格较高,在封建社会族人中必须有人当高官才可在宗祠建筑中用‘方檩’,非常有特色。” 离明阁:状如文笔 能避瘟疫 据了解,离明阁建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于嘉庆年间和光绪年间曾经两次翻修补建。踏入离明阁,垣叔指着远处的山、田风光说:“以前的建筑物都不高,离明阁在附近算拔尖的了,登高远眺,是著名隔朗村八景中的‘离明远眺’和‘帽岗烟雨’。” 说起离明阁的建立,其中还有一段避瘟疫的故事。话说康熙早年,隔朗村这里连年遭到牛瘟袭击,村民损失惨重。无奈之下,有人请来一位道士,请他教授避瘟之法。道士说:“因为你们,村后山和纱帽岗远看像一头卧牛,纱帽岗像双角翘起的牛头,山旁附近却全无可以栓住这头“牛”的建筑,所以遭牛遭瘟疫。解决办法是在山下附近修建一座塔,把牛牢牢“拴住”。村民听信道士的解释,就在离后山不远的地方建起了今天我们看到的“离明阁”。 正因为这段典故,隔朗村和附近一些镇村的风俗也存在较大差异。众所周知,鹤山狮艺远近闻名,几乎各乡各镇都有舞狮的习俗,但是隔朗村因避“狮吃牛”之嫌,别树一帜地选择了“舞火龙”。“舞火龙”的习俗在隔朗村流传至今。 除了“避牛瘟”,离明阁据说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旺文才”。原来,后山除了状如牛头,翘起的双角颇似旧时官老爷的乌纱帽,故此也名“纱帽山”。村民在纱帽山附近建起一座“状如文笔”的离明阁,也有鼓励后生勤奋读书的寓意。 ?植亭陆公祠:卖姜发家致富 资料显示,植亭陆公祠位于隔朗村南侧,是陆植亭后人的家祠,始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是广三路二进建筑,坐东北向西南。正祠依次为前厅、后堂,前有地堂,后有两层的后楼,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 听村里老人说,陆植亭发家以前,只是一个种姜的农户,家中并不富有。有一年,市面姜价低贱,陆植亭不忍心把劳累所得贱价出售,便把自己种的十亩姜放田中任其生长。第二年姜价仍贱,陆植亭的姜又没卖出去。到了第三年,姜农经过前两年的折腾大都不再种姜了,市面姜价大涨,陆植亭就把三年种下的姜一并卖出,赚下了第一桶金。 陆家后人经营有方,逐渐走上了票号经营的路,富甲一方。清末,当时的陆家发生了两件轰动大事。一是陆家迎娶了慈禧太后的贴身宫女;二是盗贼火烧陆家,据说票号火烧过后,地上流了一地的雪花白银。两件事足见陆家之富。 植亭陆公祠后楼一角 范小英介绍,植亭陆公祠大量采用灰塑、砖雕、木雕、石雕、壁画等传统的广府建筑技法,做工精细;祠堂在建筑用料上大量采用了贵重的木材柚木、格木

文档评论(0)

jkf4rty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