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代数学派“太极”观——二论中国数学派论文.doc
宋代数学派“太极”观——二论中国数学派论文
“太极”一词由《易传》最早提出。《周易·系辞上》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原本是一个筮法概念,指大衍之数未分的状态,一说指大衍之数中不用的“一”,韩康伯《系辞注》说:“演天地之数,所赖者五十也..毕业,其用四十有九,则其一不用也……斯易之太相也。”一说指大衍之数所用之四十九。崔憬说:“四十九数含而未分,是象太极也。”(李鼎祚《周易集解》)后引申为哲学概念,是宇宙万物本质的代名词,汉人刘歆、郑玄等认为“太极”为“中央元气”、“淳合未分之气”,魏王弼认为“太极”为“无”,唐代孔颖达以“太极”为“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到宋代“太极”已彻底从宇宙生成论概念转变为宇宙本体论概念。宋代象学派易学家一般均以“太极”为“气”,数学派易学家一般以“太极”为融合了理、心、气的“数”,从而形成宋代哲学上的数本体论流派。
一、邵雍太极观
和其他易学哲学家一样,邵雍在论述本体问题时,也使用了“太极”的概念。认为“太极”是生成天地万物的本原:“生天地之始者,太极也。”(《皇极经世书·观物外篇》)“能造万物者,天地也;能造天地者,太极也。太极其可得而名乎?故强名之曰太极。”(《邵子全书》卷七《无名公传》)
黄宗羲《宋元学案·百源学案》收录邵雍之子邵伯温《语录》,其中有关于“太极”的论述:“夫太极者,在天地之先而不为先,在天地之后而不为后,终天地而未尝终,始天地而未尝始。与天地万物圆融和会,而未尝有先后始终者也……是故知太极者,有物之先,本已混成;有物之后,未曾亏损。自古及今,无时不存,无时不在。”
邵伯温的解释与其父不尽相同,认为太极与天地万物“其实一时具足”,两仪、四象、八卦是太极自身的展开。虽如此,但太极仍然是万物的本原。邵雍以“太极”为宇宙本体论范畴,还用“一”、“道”、“心”等概念对太极进行诠释。
1.一为太极
邵雍认为太极即“一”,“一”即太极:“太极一也,不坳;生二,二则神也……太极不动,发则神。”(《皇极经世书·观物外篇下》)此段首句标点,一般标点为“太极一也,不动生二,二则神也。”有误。“太极”即“一”,“太极”和“一”是同义语。“一者,数之始而非数也。”(《皇极经世书·观物外篇上》)太极之“一”,不是数,因为处于不动的状态,但它又是数的开始,由此发出二,二是寓示对立面的变化,一自身并不包涵二,即不包涵对立面,二是后来变化出来的,即邵氏的“一分为二”法,一生二,二生四,如其所言“十分为百,百分为千,千分为万,犹根之有干,干之有枝”,一和二是根与干,干与枝的关系,根生于干,但干又不离根。与母子关系不同,母和子是分开的。
作为太极的“一”又是什么?除了上面提到的不动状态之外,邵氏后学蔡元定解释为“一动一静之间”:“一动一静,天地之妙欤?一动一静之间,天地之至妙欤?一动一静之间者,非动非静,而主乎动静,所谓太极也。又曰思虑未起,鬼神莫知,不由乎我,更由乎谁?所谓范围天地,曲成万物,造化在我者也。盖超乎形器,非数之所能及矣,虽然,是亦数也。”(《宋元学案·百源学案》)认为太极之一是“一动一静之间”,非动非静,却能主宰动静;超越形器,却能化成万物;非数可计,却是数的根源,并将“一”看成是主宰造化的“我”。此说来源于邵雍的“天地之心”说。
邵雍之子邵伯温解释“一”:“天地万物莫不以一为本,原于一而衍之为万,穷天下之数复归于一。一者何也?天地之心也,造化之原也。”一是万物的本源,是天地之心,“天地之心,盖于动静之间,有以见之。夫天地之心,于此见之。圣人之心即天地之心也,亦于此见之。”(同上)将太极“一”看成是“天地之心”、“圣人之心”符合邵雍本意。
2.心为太极
邵雍在《观物外篇》中提出“心为太极”的命题。他对“心”作了界说:“心一而不分,则能应万物,此君子所虚心而不动也。人心当如止水则定,定则静,静则明。”(《皇极经世书·观物外篇下》)
邵雍太极为不动之心,“太极一也,不动”,亦是以不动之心论数的根源。“不动”是心的本性,邵子还引用《系辞传》的话进行说明,《系辞传》说:“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圣人以此说心,退藏于密。”邵子认为:“无思无为者,神妙致一之地也。所谓一以贯之,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在易学史上第一次提出心是数的根源,“圣人之心”,“是亦数也”。并由此认为心为宇宙万物的根源,他自己的先天之学即是“心法”:“先天之学,心法也。故图皆自中起,万化万事生乎心也……先天之学,心也;后天之学,迹也。”(《皇极经世书·观物外篇下》)所谓“心法”指心所本有的理则,“心法”即数学法则,这里是针对先天图而言,这个理则就是指形成先天图的一分为二、二分为四的法则。邵雍认为:先天图“图虽无文,吾终日言而未尝离乎是。盖天地万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新版《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解读学习课件.pptx VIP
- 高速公路绿化施工组织方案.docx VIP
- 第40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含答案.pdf VIP
- 【高中数学竞赛真题•强基计划真题考前适应性训练】 专题13 数学归纳法 真题专项训练(全国竞赛+强基计划专用)解析版.docx VIP
- 神经内科抽搐与惊厥.pptx VIP
- 小学生心理辅导(小学教育专业)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pptx VIP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pptx VIP
- 第一章 气体PVT关系.ppt VIP
- 一种彻底解决湿法氧化DBC烧结大气泡的方法.pdf VIP
- 高中物理竞赛强基计划真题《光学》考前适应性训练含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