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联:千古名句析成败因:自满招损,谦虚受益; 下联:旷世佳作道盛衰理:忧劳兴国,逸豫亡身。 特别史料 庄宗喜欢滑稽戏,又通晓音乐,能自己谱曲,直到现在汾州、晋州一带,往往能听到人们唱他谱写的歌,所谓“庄宗亲自谱写”的曲子到处都能见到。他小名叫亚子,当时也有人叫他亚次。他还常常用戏子名字自称,叫自己为李天下。从他继承父业,到统一天下,常常亲自和戏子在庭院排练演戏,伶人因此掌握朝政大权,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 当年他在胡柳一带作战,他宠爱的伶人周匝被梁人俘获。后来他灭掉梁进入梁的都城汴京,周匝来到他的马前拜见他,庄宗见到他很是高兴,赐给他金银钱物,慰劳他的艰辛。 周匝对庄宗说:“我被梁人擒获,能够活到现在,多亏了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帮忙。我希望能请求陛下赐给我两个州报答这两人。”庄宗答应封这两个人为刺史。郭崇韬劝他说:“和陛下您一起打天下的,都是些忠诚勇猛的英雄。现在大功刚完成(天下刚刚创立),还没有封赏一个功臣,就先把伶人封为刺史,恐怕失掉天下人心。不能这么做!”于是搁置了庄宗的命令。一年后,伶人多次向庄宗进言,庄宗对崇韬说:“我已经答应周匝,你还不执行的话,会使我见到这三人很惭愧。你的话虽然正确,但是为了我,就委屈执行吧。”最终,任命陈俊为景州刺史,储德源为宪州刺史。 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2.作者在论证时以什么人作为事例? 3.正面事例和反面事例分别是什么? 4.作者在分析庄宗盛衰成败的发展轨迹后,得出什么结论? 5.本文借古讽今,作者借庄宗宠幸伶人而身死国灭的教训,讽喻北宋统治者要警戒什么?(用原文词句回答) 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 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作者在论证时以什么人作为事例? 后唐庄宗。 3.正面事例和反面事例分别是什么? 正面事例:庄宗得天下; 反面事例:庄宗失天下。 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4.作者在分析庄宗盛衰成败的发展轨迹后,得出什么结论?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5.本文借古讽今,作者借庄宗宠幸伶人而身死国灭的教训,讽喻北宋统治者要警戒什么?(用原文词句回答)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课后第三题:把下列名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P89 1、(我)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 2、此后出兵,(庄宗)就派遣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取出(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装着它,背(背负)着它走在前面,等到胜利归来就把箭收藏(在祖庙里)。 3、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去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败的发展轨迹,都由于人事呢? 4、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所溺爱的事物困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 第一、二段补充注释 1.盛衰之理 理:道理 2.岂非人事哉 人事: (古义)指政治上的得失 (今义) 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人情事理 3.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 ,推其根本。 4.与其所以失之者 所以:……的原因 5.而皆背晋以归梁 以:而 6.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其:祈使副词,相当 于“应该”“一定”的意思。 7.负而前驱 负:背负 8.及凯旋而纳之 及:等到 第三、四段补充注释 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方:当;组:绳子 2.函梁君臣之首 函:用匣子装着 3.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意气:气势,指骄傲之气 4.抑本其成败之迹 抑:或者; 迹:迹象、轨迹 5.举天下豪杰 举:全,所有的 6.数十伶人困之 困:围困 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忽微:细小的事情 岁 数 908年 (23岁) 912年 (27岁) 923年 (38岁) 926年 (41岁) 908年(23岁) “与尔三矢” 912年(27岁) “系燕父子以组” 923年(38岁) “函梁君臣之首” 926年 (41岁)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