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表面活性剂在稠油降黏中的应用资料
* * 表面活性剂在稠油降黏中的应用 目 录 研究背景 1 稠油的特点及降黏方法 2 表面活性剂的降黏机理 3 常用的表面活性剂 4 研究背景 随着轻质油开采储量的减少,石油能源价格居高不下,稠油将成为21世纪重要能源资源。 我国有丰富的稠油资源,为14亿吨,约占我国总石油储量的近30%,是世界第四大稠油生产国。 因此,如何加快稠油资源开发利用,弥补我国原油短缺,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稠油的特点 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 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 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 4 3 ① 富含胶质和沥青质,且含有较多的硫、氮等元素和镍、钒等金属化合物 ② ③ 高的黏度,高的密度 石蜡含量低,因而凝固点也较低 石蜡含量低,因而凝固点也较低 稠油降黏方法 加热法:消耗大量的热能,存在着较高的能量损耗和经济损失 稀释法:消耗大量价格较高的轻质油,受轻质油来源和价格的限制 稠油改质降粘法:反应条件苛刻,反应成本较高,适用范围较窄 化学降黏:工艺简单,成本较低,易于实现 降黏方法 稠油降黏机理 表面活性剂的降粘机理通常归为3种: 乳化降黏:在表面活性剂作用下使W/O乳状液 反相成为O/W型乳状液而降粘。 ② 破乳降粘:表面活性剂使W/O乳状液破乳而生成游离水 ③吸附降粘:表面活性剂分子吸附于管壁上或油层间而减小摩擦阻力。 稠油降黏机理 稠油化学降粘研究和应用最多的是乳化降粘法: 稠油降黏机理 乳化降黏要有一定的油水比例,一般来说比较有利于O/W型乳状液形成的油水比例应当是水含量在15%~80%。 含水量太少,降粘效果不明显, 含水量过高,表面活性剂消耗量大,再者油井产出量是一定的,含水量多,含油量就要减少。 稠油降黏常用的表面活性剂 根据化学结构,表面活性剂通常分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非离子型、两性型以及非离子一阴离子复合型。 由于地层黏土带负电荷,阳离子型活性剂易被地层吸附或产生沉淀,所以很少用作稠油降粘剂,使用的降黏剂主要为以下几种类型: 稠油降黏—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电离出阴离子,按亲水基可以分磺酸盐型、硫酸盐型和羧酸盐型。其中磺酸盐是稠油乳化降粘中用的最多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优点:活性高,耐高温,来源广,成本低 缺点:抗矿盐性差,临界胶束浓度高,易被黏土表面吸附。 稠油降黏—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在水中不离解成离子状态的两亲结构的化合物 优点:具有抗盐性高、临界胶束浓度低 、发泡性低和原 油乳状液高温下易发生油水分离等优点。 缺点:热稳定性差 稠油降黏—非离子-阴离子复合型 这种表面活性剂既含有非离子亲水基团又含有阴离子亲水基团,含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予表面活性剂的优点,用它们无需助表面活性剂即可形成稳定的微乳液。 此外,为了提高性能,降黏剂一般多以几种表面活性剂组合复配使用。适当复配使用不但提高性能也可以降低成本,稠油降黏最常用的复配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 总结 表面活性剂在稠油降粘领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其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对表面活性剂结构、性质与功能关系的研究有助于寻找更适合某一降粘方法的表面活性剂。随着新型表面活性剂的研制开发,势必会对稠油降粘领域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陈玉祥,王霞,潘成松,刘多荣. 表面活性剂在稠油降粘中的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9 崔桂胜.稠油乳化降粘方法与机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 彭朴.采油用表面活性剂[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李明忠,赵国景等.稠油乳化降黏方法与机理研究[J],2004 谢谢大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