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掺钽氧化锌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微结构及光电特性研究论文
摘要
摘 要
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是一种重要的光电子信息材料,因其具有可见光区高透过
率、红外区高反射率和较低的电阻率, 在薄膜太阳能电池、平板液晶显示器、发
光二极管和传感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这类材料中,氧化锌(ZnO)是一
种宽禁带(3.3 eV)的n型半导体材料,具有原材料资源丰富、价格低廉,沉积温度
相对较低和在氢等离子体环境中稳定性好等优点,是一种最具希望替代ITO 的材
料。目前掺Al 、Ga、In和B等元素的ZnO基透明导电薄膜己经用各种技术制备出
来。尽管如此, 寻找新型的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仍然是非常有意义的。
本文首次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玻璃和硅衬底上室温沉积了掺钽的氧化锌
透明导电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光电子能
谱仪(XP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和四探针测试仪等分析手段对薄膜进
行了表征和分析。详细地研究了掺杂比例和退火温度对薄膜微结构、表面形貌、
化学组分、光学和电学性质的影响。通过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果:
XPS分析结果表明: Ta元素在薄膜中以Ta5+状态存在的; O 1s光电子能谱可以
拟合为结合能分别是530.31 eV,530.97 eV和532.17 eV的三个峰,分别对应于ZnO
六角纤锌矿结构中的O2- ,ZnO 结构中氧缺乏区域中的O2-和薄膜表面吸附的氧;
薄膜中O/Zn 的值为 84.73%, 说明所制备的薄膜是缺氧的。XRD分析结果表明: 不
同掺杂比例下制备的ZnO:Ta薄膜为多晶薄膜, 具有六角纤锌矿结构,呈c轴择优
取向,没有发现单质Ta及其氧化物的特征峰,说明Ta元素以替位Zn原子的形式溶
入ZnO 晶格中形成了固溶体; 当掺杂比例从 0 wt.%增加到 10 wt.%, 薄膜的(002)
峰衍射角从34.18o 减小到33.70o , 晶格常数从 0.5242 nm增加到 0.5314 nm, 表明
c c 轴的晶粒尺寸在 9.4~13.5 nm之
薄膜内部存在平行于 轴方向的张应力; 薄膜沿
间, 当掺杂比例为 5 wt.%时制备的薄膜具有最好的结晶性能。随着退火温度的升
高, 薄膜由未退火时沿(002) 晶面择优取向生长逐渐转变为 500 ℃下退火温度时
的(103) 晶面择优取向生长。AFM分析结果表明: 当掺杂比例为 5 wt.%时, 薄膜有
最大平均颗粒尺寸 94.46 nm和最小表面粗糙度 4.480 nm 。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
薄膜表面粗糙度(RMS)先增加后减小; 平均颗粒尺寸在 94.46~118.05 nm之间。薄
膜的电学特性测试分析结果表明: 随着掺杂比例的增加,薄膜的电阻率先显著下
I
掺钽氧化锌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微结构及光电特性研究
降, 当掺杂比例为5 wt.%时薄膜有最小电阻率7.81×10-2 Ω·cm, 电阻率的减小是由
于载流子浓度的增加引起的, 其主要来源于薄膜中的氧空位和掺杂离子替代晶
格中Zn离子产生的, 当进一步增加掺杂比例到 10 wt.%,电阻率增大到 1.25×10-1
Ω·cm, 这是因为多余的Ta原子会倾向于聚集在晶格间隙处形成中性的缺陷, 导
致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的同时降低,电阻率呈现上升趋势; 随着退火温度的增
加,薄膜的电阻率相应的增加, 由未退火时的 6.81×10-2 Ω·cm增加到500 ℃时的
1.55 Ω·cm, 这是因为存在于表面和晶界的吸附态氧的影响。薄膜的光学特性测试
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掺杂比例下制备的ZnO:Ta薄膜在可见光区域(400~800 nm)的
平均透过率均大于 8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湖北武汉市汉阳区招聘社区干事40人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新能源汽车试题库(附答案).docx VIP
- 《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2022年版).pdf VIP
- 2023年地面及屋面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HSE作业指导书(最终版).docx VIP
- 常用塑料特性及塑料成型工艺.pdf VIP
- 甲烷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pdf VIP
-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素养评估(含答案).docx VIP
- 入党志愿书电子版模板(空白) .doc VIP
- 五年级下册生字练字帖硬笔书法.pdf VIP
- 《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考试题库200题(含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