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届高考生物第八单元专题二十生态系统及生生态环境的保护课件资料
(2)信息传递的存在范围 (3)信息传递的特点:信息传递通常为双向传递。 3.生态系统三大功能比较 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循环流动、反复利用 往往是双向的 范围 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 生物圈 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途径 食物链和食物网 多种 地位 生态系统的动力 生态系统的基础 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联系 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形成统一整体 【典例2】 (2015·河南郑州质检)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图1为该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2为该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每个营养级中的数字代表未被利用量,箭头中的数字代表同化量[能量单位:J/(cm2·a)]。图3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分析回答: (1)图1中的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中循环的形式是__________。 (2)由图2可知,草食动物的同化量是________,由生产者到草食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草食动物流入分解者的能量除尸体的能量外,还应包含________。 (3)图3中,若A表示草食动物所摄入(吃进)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____________,C表示________________。由图2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碳循环以及能量流动的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识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无机环境中的碳元素是以CO2的形式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的;由肉食动物的能量来源和去向可知,方框内的能量代表现存量,中间箭头中的能量代表同化量,所以草食动物的同化量=2.1+12.6+29.3+18.8=62.8[J/(cm2·a)],同理生产者的同化量=464.6[J/cm2·a],故能量传递效率即为62.8/464.6×100%≈13.5%,草食动物流入分解者的能量除包含尸体中的能量外,还应包括肉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摄入量-粪便量=同化量。 答案 (1)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CO2(气体) (2)62.8 J/(cm2·a) 13.5% 肉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 (3)草食动物的同化量 草食动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以题说法】 巧辨图形,判断参与碳循环的四种成分 (1)大气中CO2库:图1中B,图2中C,图3中A。 (2)生产者:图1中A,图2中A,图3中E。 (3)分解者:图1中D,图2中E,图3中C。 1.对生态系统的稳态的理解 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常常趋向于稳态,使系统内部的所有成分彼此相互协调,保持稳定。 (1)结构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变化如图所示: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功能的相对稳定:生物群落中物质和能量的输入量与输出量保持相对平衡。 (3)生态系统的稳态是系统内部自我调节的结果,这种自我调节主要是依靠群落内部种间关系及种内斗争来实现的。 2.负反馈调节与正反馈调节的比较 比较 负反馈调节 正反馈调节 调节 方式 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结果 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常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 实例 森林中的食虫鸟和害虫的数量变化 已经污染的湖泊中污染状况加剧 图示 [特别提醒]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迅速丧失,生态系统将难以恢复。 【典例3】 (2015·广东江门模拟)如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 ②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复杂 ③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④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群落的演替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从图中气候的变化情况来看,中间出现了急剧的变化,而甲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发生的波动很小,说明其抵抗力稳定性远高于乙生态系统,①正确;如果是严重的寒、旱等引起乙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急剧减少,从而导致种群类型数量减少,并不能说明乙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简单,②错误;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题目信息不能说明此现象,③错误;由于乙生态系统的S点处还有少数的生物,结合曲线可知S点后一定经历了次生演替过程,④正确。 答案 B 【题后反思】 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图解 注:图中x、y、TS值越小表明相应稳定性越强,反之则越弱。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六实验与探究.ppt
- 2016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12.1生态系统的结构.ppt
- 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一细胞的分子组成和结构第1讲细胞的分子组成.ppt
- 2016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第2部分高考题型破题方法第2讲“两大策略”破解实验题“快又准”.ppt
- 2016届高三地质灾害专题.ppt
- 2016届高三第一轮复习第三章第2节.ppt
- 2016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7选修部分第2讲(选修3-4)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光电磁波.ppt
- 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一细胞的分子组成和结构第2讲细胞的结构.ppt
- 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知识落实篇专题一细胞的分子组成和基本结构第2讲细胞的结构.ppt
- 2016届高三第一轮复习第三章第4节.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