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进步奖轻工组.docx

  1. 1、本文档共9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家进步奖轻工组

1食品安全危害因子可视化快速检测技术项目名称:食品安全危害因子可视化快速检测技术推荐单位:天津市项目简介:主要完成人:王硕1、项目的总体设计和组织实施,成果的推广应用 2、是1,2,3项创新工作的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抗体规模化制备技术,农、兽药残留、生物毒素检测技术及产品的开发,核酸标准物质的研制;6项专利的第一发明人(见知识产权目录1-6),3项出入境检验检疫标准的第二完成人(见附件30);以通讯作者撰写SCI收录论文44篇(见附件34-36); 3、本项技术成果研发所投入的科研工作量占本人科研工作量的75%。陈颖1、第3项创新工作的主要完成人; 2、主要完成了食源性致病菌的可视芯片、LAMP快速检测技术及产品的开发;农兽药残留快速检测产品的验证应用;3项发明专利主要完成人(见知识产权目录11-13); 3、本项技术成果研发所投入的科研工作量占本人科研工作量的65%。郑文杰1、第2、3 项创新工作的主要完成人; 2、主要完成了食食源性致病菌LAMP快速检测技术及产品的开发,参与农残、兽残、生物毒素等快速检测技术和产品的开发;4项发明专利的主要完成人(见知识产权目录7-10),7项出入境检验检疫标准的第一完成人(见附件30); 3、本项技术成果研发所投入的科研工作量占本人科研工作量的65%。曹际娟1、第2、3 项创新工作的主要完成人; 2、主要完成了生物毒素免疫分析技术及产品开发,致病菌核酸标准物质的研制;1项出入境检验检疫标准的第一完成人(见附件30),20种国家标准物质的主要完成人(见附件32,33); 3、本项技术成果研发所投入的科研工作量占本人科研工作量的65%。王俊平1、第1、2项创新工作的主要完成人; 2、主要完成半抗原模拟设计、抗体规模化制备技术;农药残留、生物毒素检测技术及产品的开发; 2项发明专利的第二完成人(见附件1、2);5篇SCI收录论文的主要作者(见附件34、35、36); 3、本项技术成果研发所投入的科研工作量占本人科研工作量的65%。张燕1、第1、2项创新工作的主要完成人; 2、主要完成了农药、兽药、生物毒素免疫分析方法及检测产品的开发;3项发明专利的主要完成人(见附件1、2);1项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标准主要完成人(见附件31);30篇SCI收录论文的主要作者(见附件34、35、36); 3、本项技术成果研发所投入的科研工作量占本人科研工作量的65%。张宏伟1、第3项创新工作的主要完成人; 2、主要完成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方法及检测产品的开发;3项发明专利的第一完成人(见知识产权目录7-9); 3、本项技术成果研发所投入的科研工作量占本人科研工作量的65%。袁飞1、第3项创新工作的主要完成人; 2、主要完成了食源性致病菌实时可视化生长图谱定量快速检测方法,参与完成食源性致病菌可视芯片检测方法的开发;2项发明专利的第一完成人(见知识产权目录:12,13); 3、本项技术成果研发所投入的科研工作量占本人科研工作量的65%。曹勃阳1、第2,3项创新工作的主要完成人(见附件12); 2、主要负责可视化芯片和LAMP产品生产工艺的开发和生产,免疫检测试剂盒生产工艺的开发; 3、本项技术成果研发所投入的科研工作量占本人科研工作量的65%。温雷1、第2项创新工作的主要完成人(见附件39); 2、参与完成快速检测卡和试剂盒的生产工艺设计和可视化产品的质控体系建立;主要负责小分子化学有害物可视化检测产品的生产推广应用; 3、本项技术成果研发所投入的科研工作量占本人科研工作量的65%。主要完成单位:天津科技大学天津科技大学负责本项目的总体策划和研究组织实施工作,在基础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和产品开发方面开展了全面的科研工作。通过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以及天津市的重点科研项目,深入研究小分子化学危害物免疫分析技术的基础理论,提出了半抗原合成的分子模型策略,为项目成果的整体创新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并建立和开发了大部分化学危害因子和部分生物危害因子可视化快速检测方法和产品,参与了20种国家核酸标准物质的研制工作。通过与企业的密切合作,成功将所开发的60余种快速检测产品产业化并在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食品生产企业中推广应用。发表相关SCI收录论文44篇,被SCI论文他引394次;可视化快速检测新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所建立的可视化检测方法形成了3项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标准,2项研究成果被鉴定为国际先进,项目成果先后获得2010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年天津市自然科学二等奖,2009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本单位在该项目中承担了食源性致病菌多层面、立体式可视化检测体系的开发。首次研究建立了2个属及9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可视化基因芯片高通量检测技术;建立了食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aoyuguanlij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