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本体和对本体_中西哲学的诠释学基础.pdf

自本体和对本体_中西哲学的诠释学基础.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胡伟希 [ ] 中西哲学的根本性差异是自本体思维与对本体思维的差异所谓自本体的思 维, 是认为认知对象与认知主体无法分开, 强调本体的自我 现而对本体思维则首先将存 在视之为客观实有, 然后去探究这客观实有的真实自本体思维与对本体思维都是人的二重 性存在的客观反映对于对本体方式来说, 它重视对人的工具理性式的生存状态的探究, 而 自本体则关心人作为价值理性的生存状态的探究由于人的工具性层面与价值性层面不仅 相互补充与依存, 而且会相互涵摄, 因此, 未来哲学的发展, 要求我们同时采取自本体思维与 对本体思维的方式; 而所谓中西哲学的融会与贯通, 是指它们在各自保持自身的诠释学传统 的基础上, 同时理解与吸收对方的诠释学立场与传统 [ ] 自本体 对本体 中西哲学 诠释学 [ ] B B [] A [ ] ( 2005) 2 5 一神知与人知: 哲学即诠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48! ) , , , , , , 1000 84 自本体与对本体: 中西哲学的诠释学基础 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子#第一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00 ) , 6 , , , , ∀: ∃(, , 2003 ) , 9 , 6 孔子研究 2005 年第3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对本体思维与西方哲学问题的追寻 Be in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e ing , , to be , to be being ; to be , Be ing , Be ing , , , 自本体与对本体: 中西哲学的诠释学基础 7

文档评论(0)

xiaofei200112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