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极宽带通信
微带天线中的单极天线 The monopole antennas in Microstrip Antennas 潜在应用方向-极宽带通信 根据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ttee) 2002年公布的标准:绝对带宽大于500MHz,或相对带宽大于20%,工作频带在3.1-10.6GHz UWB通信的特点是传输速率>100Mb/s,传输距离较小,功率也极小。在无线通信与雷达成像方面有潜在的应用前景。目前主要是室内通信应用 超宽带无线通信概念 超宽带通信技术,在历史上又称为’脉冲无线电’, ‘非正弦系统’,’时域通信’.其信号的产生有多种方式,传统的方法是用纳秒级窄脉冲的宽频谱来实现,直接发射经调制的窄脉冲无需正弦载波,所以又常称为冲激无线电(Impulse Radio).信号调制主要是对脉冲的幅度,极性和时序位置进行调制。适用于跳时(Time-hopping)技术。另一类超宽带通信技术仍然基于正弦载波的概念发射连续波。其超宽带的实现可借助扩展频谱技术或提高数据率来实现。例如基于IEEE 803.15.3a (WPAN: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 无线应用频谱 名词解释 FCC批准的UWB通信能量谱EIRP- Equivalent Isotropic Radiated Power UWB通信家庭应用 办公室应用Intra-Campus Connectivity 校园内连接 超宽带无线通信特点 1。隐蔽性。超宽带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常小于1ns对应的频谱宽度在1GHz以上,通信所需的平均功率很小,信号被隐蔽在环境噪声和其他信号之中,截获率很低。 2。高处理增益。处理增益定义为信号的射频带宽与信息带宽之比,可以获得比目前扩频系统高得多的处理增益。例如信号带宽为8kHz, 信道带宽为1.25MHz的码分多址(CDMA)直接序列扩频系统,处理增益为22dB,采用窄脉冲系统同样的基带信号可以变换为2GHz带宽的射频信号,处理增益达到54dB 3。抗多径干扰能力。超宽带通信系统的多径能力远高于常规通信系统。这是因为超宽带通信系统的通信是利用极窄的脉冲串来携带信息,其重复周期远小于多径时延,因此在接收端利用Rake接收技术可以有效地区别多径干扰信号. 超宽带无线通信特点2 空间容量大。当前无线通信发展的趋势是由提供远距离通信服务向近距离通信方向转移。通过频率的空间复用,在有限的频率资源下满足通信业务发展需求。点对点的传输速率仅仅是评估系统的一方面,系统的’空间容量’(b/s.m2) 也是一项重要的指标。它是单位面积数据传输速率。兰牙技术中(IEEE 802.11a)的空间容量是83kb/s.m2,而超宽带通信技术中的空间容量可达1Mb/s.m2 超宽带无线通信特点3 穿透能力强. 由于超宽带通信的极宽频谱特性,使超宽带信号具有极强的障碍物穿透能力。可用于丛林成像和穿墙成像系统。 便于多功能一体化技术的实现。 超宽带技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与窄带通信共存于一个系统中。 超宽带系统也可以设计成兼通信,定位,成像和测距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电子系统。 超宽带无线通信关键技术 关键技术: 超宽带信号的产生,即纳秒脉冲源的产生。 纳秒脉冲的处理:编码,调制,放大等 发射技术;超宽带天线技术。 接收,解码等技术。 UWB通信所需主要RF无源器件 超宽带无线技术的市场预测 超宽带通信有着巨大的民用市场。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预言超宽带通信会带来一个新兴的产业。为满足造价低廉宽带Inteenet无线接入和宽带多媒体信息的传输,民用超宽带无线通信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短距离高速率连接和高速率无线个人局域网(WPAN: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以及一些探测系统如:透地雷达,墙内成像系统,穿墙成像系统监视系统,汽车防撞系统等。 现代移动通信频道: 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900MHz DCS (Digital Communication System) ~1800MHz 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1920-2170MHz 无线局域网(WLAN):2.4-2.485GHz for IEEE 802.11b/g;5.15–5.35 and 5.725–5.825 GHz for IEEE 802.11a 随着以多媒体业务为特征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发展,对总的通信频道的要求是能够满足愈来愈高的工作频带,而移动通信特别是对宽带小尺寸天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标准化小天线已提到议事日程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许多未开拓的领域和技术等待着人们去探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