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1第一编 艺术本质论艺术的表现
第四节 艺术表现 第四节 艺术表现 一、中西艺术史上表现的传统 二、艺术表现的本质特点: 情感 三、艺术表现的几种观点 四、艺术表现的具体手法 所谓艺术的表现主要是指艺术应该主要表现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精神理念、生命意识。 福楼拜:爱玛就是我 歌德认为:《浮士德》中主角“浮士德的阴郁、无餍的追求,就连那魔鬼靡非斯特的嘲弄和辛辣的讽刺,都代表我自己性格的组成部分。” 艺术家创作具有鲜明的主体性,感受力、情感力、想象力,理解力,意志力,生命力等,全方位地体现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在艺术作品中。 侧重再现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也必然包含表现性。 美国美学学会会长卡罗尔对表现说界定如下: “X之所以是一部艺术作品,是当或只有当X是一种(1)有意(2)传达给欣赏者的(3)同一(典型的同一性)的(4)个性化的(5)情感状态(情绪),它是(6)艺术家自己体验到的,(7)并通过线条、形状、色彩、动作和(或)词语加以明晰化。” 诺埃尔·卡罗尔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门罗·C.比乐兹利艺术哲学讲座教授,曾担任美国美学学会会长,他著有七部专著,其中包括《大众艺术的哲学》、《艺术哲学》和《移动图像的理论比》。周宪主编《超越美学》收录了卡罗尔关于哲学美学的23篇论文,探讨了一系列当代美学的关键问题,包括美学与艺术哲学的关系,历史叙事与艺术哲学的关系,意图与解释的关系,艺术与道德的关系等等。 三、艺术表现的几种观点 (一)传情说 (二)表现说 (一)传情说 (一)传情说 仓央嘉措 六世达赖的诗 那一年 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艺术起源于一个人为了要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于是在自己心里重新唤起这种感情,并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来表达出来。” 孩子遇到狼时产生的恐怖,给人的心灵造成巨大伤害。这是自然形态的情感。但他在事后讲述时再度体验这种恐怖时,就变成了不涉及个人利害的“愉快的恐怖”,并且引起别人感同身受的紧张恐怖的感情,就转化成艺术。再度体验越逼真,就越具有真切和广泛的感染力。 康定斯基的表现说 作品多采用印象主义技法,又受野兽主义影响,被认为是抽象主义的鼻祖,主要作品均采用音乐名称,诸如《乐曲》、《即兴曲》、《构图2号》等。代表作组画《秋》、《冬》均用抽象的线、色、形的动感、力感、韵律感和节奏感来表述季节的情绪和精神。 康定斯基发表了具有抽象主义宣言性质的理论著作《论艺术中的精神》。在这本书中,康定斯基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抽象绘画理论。认为现有的绘画方式无法表达他内心的感受,追求精神灵魂的真实,他需要的是一种纯绘画,音乐一样的绘画,具有抽象性、流动性、节奏感。更讲究形式感。 20世纪西方一些现代主义造型艺术家主张造型艺术就是主观感觉、情感、心灵的表现。 法国野兽派画家马蒂斯曾说:“我首先所企图达到的是表现”,“我的道路是不停止地寻找忠实临写以外的表现的可能性”,因为造型艺术就是一种表现,“它服务于表现造型艺术家内心的幻象。 德国表现主义造型艺术家强调“自我表现”,强调直觉感受,强调主观创造, 克尔希奈说:“我的画幅是譬喻,不是模仿品。形式与色彩不是自身美,而是那些通过心灵的意志创造出来的才是美。” 《康定斯基论点线面》 系统地阐释了对绘画元素的认识,他对每一种绘画元素都作了外在的和内在的两主面分析。康定斯基自称这本书的分析是“显微镜式的”。 五个否定性命题: 五反”从反面肯定了艺术是一种纯直觉的存在。它包括 (1)艺术不是物理的事实; (2)艺术不是功利活动; (3)艺术不是道德活动; (4)艺术不是概念的或逻辑的活动; (5)艺术不能简单分类。 克罗齐肯定了直觉即表现,把黑格尔以理念为核心的理性主义美学转变为以直觉为中心的非理性主义美学,开辟了20世纪西方美学的新趋向,对英国鲍桑葵、开瑞特和科林伍德都有影响。主要著作有《精神哲学》(4卷,1908—1917)、《作为表现的科学和一般语言学的美学的历史》(1902)、《黑格尔哲学中的死东西和活东西》(1907)、《美学原理》(1910)等。 (三)主体情感投射和移情说 立普斯的“移情说” 审美情感是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将自己的人格和情感移入,或投射到对象之中,与对象呈现出人格化的情感特征。 立普斯认为审美对象表现出的由审美主体所赋予的生命和灵魂,使自身具有审美价值。 审美享受是一种有价值的快感,这种快感是由观照对象所引起的,不同于饮食等生理快感,而是我们内心的心境和意志状态。产生审美享受的根本原因不在客体,而在“自我”的“内部活动”,美感是“在一个感官对象里所感觉到的自我价值感”。 审美中的移情现象由两个基本方面构成; 1、投射。审美主体把自己的情感、意志和思想投射到对象上去; 2、移情。对象本身是由线段、色调和形状等所构成的空间意志,能使审美主体的内在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光伏电站运行常见故障及技术解决方案.pdf VIP
- 军队文职考试《公共科目》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docx VIP
- 生成式AI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教师教学决策优化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二物理导学案-全一册.pdf VIP
- 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解读.pdf VIP
- 人民大2023学术规范和论文写作PPT第2章 选:论文选题与研究设计.pptx VIP
- 2025年中国食品级碳酸氢钠数据监测报告.docx
- 能源与动力工程研究教授——程林同志事迹材料— .doc VIP
- 高中物理竞赛-话题5:多质点在动态多边形顶点的相遇问题和多解问题.doc VIP
- 《提升基层干部管理能力》课件.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