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施釉.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节施釉

备景德镇市志第·二卷·瓷器制作志 作业线干燥1978年,红星瓷厂建成一条陶瓷成型快速干燥作业线。这条作业线联接切泥、压 坯、捧模、干燥、倒坯5个工序,采用电子程序控制,液压传动新技术,全部自动操作。厂房面积比原来 节约3 /4,成型速度提高3倍,干燥时间由原来的24小时,缩短到20分钟。为实现陶瓷生产自动化, 高速发展陶瓷生产开辟了新的途径。 高频电干燥1977年,景德镇电瓷厂研制成功的高频电干燥的一台高频电烘房,它是利用介质在 高频电场中的发热原理,将电瓷坯件放置在高频电场中,使之自行发热,蒸发水份,以达到烘干的目 的。通过试烘,这台高频烘房在4小时内就能烘干n万伏大瓷套管坯体20只,而且质量很好,没有 发现一个开裂。过去景德镇电瓷厂生产的大瓷套管坯件是用蒸汽烘房烘干,通常需%小时才能烘 干。同样数量的坯件利用高频干燥只需蒸汽房干燥的1/20的时间,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链式干燥1965年,景德镇瓷厂在捷克专家的帮助设计下,建成链式干燥器与机械成型机配套, 在省内率先实现成型、干燥一条龙作业。这种干燥器装有链轮与链条,链条上带有吊篮、干燥器的人 口连成型机。带坯模型随链条在干燥器内运动的同时进行坯体干燥,直到链条运行到出口处,取出坯 体,放人另一链式干燥器,空模型仍然留在吊篮上返回到人口处,供成型时重复取用。链式干燥器的 热源使用锅炉蒸汽或隧道窑冷却带抽出的余热,热效率高、劳动条件好、强度低,为全省日用瓷生产的 连续化作出样板。 20世纪70年代初,市宇宙瓷厂安装了一条带有磁性脱模装置的链式干燥器,在盘类成型班组使 用,用机械脱模代替人工脱模。 1980-1981年,市陶瓷机械厂工程师朱开暖在原景德镇瓷厂链式干燥器的基础上,设计成 TCGll32盘碗链式干燥器,干燥温度均匀,适用性强。1981年下半年首先在市宇宙瓷厂使用,其干坯 速度由原来坑道式烘房的24小时,缩短到3小时。至1985年底,市各瓷厂使用链式干燥器36台。 推板干燥 “六五”计划时期,景德镇市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华风瓷厂,在成熟可靠,力求先进的设 计原则指导下,大胆开拓,对注浆设备,进行尝试性探索,采用推板传送方法,设计了zX33注浆干燥 线。该设备于1982年初完成设计,经制造安装、调试,1985年正式投产。 推板干燥是利用推力把载负有成型坯的石膏模的载板,在水平设置的导轨上,间歇推移等距离位 置,进行对位喷风,强化干燥,并在各设定工位,协调完成生产过程的作业线。干燥供热是由回风管 道、风机、空气加热器、送风管道、喷咀、排湿管道组成。干燥箱内的热空气经热湿交换后除部分排至 室外,绝大部分热空气经回风管继续循环使用,然后掺入一定的新鲜空气混合,经送风机人空气加热 器加热到所需要温度,空气加热器内的饱和蒸汽绝对压力为4公斤/平方厘米,具有一定温度的干燥 气流由送风管经喷咀以巧米/秒的风速向模坯中心喷人,沿着坯壁排出,喷咀口径为30毫米,箱内风 温控制在50℃左右,经59.7分钟的干燥坯体即可脱模。 第五节 施 釉 景德镇出土的瓷器证实,景德镇五代时的瓷器已经挂釉,其挂釉方法无文献考察,但通过对实物 的观察,可以认定景德镇五代制瓷的工艺流程大致为:淘泥、练泥一辘轳车拉坯成形一坯稍干后,圆器 过范、整形,葵口碗同时削出葵口和压出瓜棱一施内釉一外壁利坯一挖圈足一沾外釉一取釉一以支钉 垫隔重叠装上垫柱人窑。宋、元时期相继挂釉。明代《天工开物》说:“凡诸器过锈 (釉) ,先荡其内,外 边用指一醮涂弦,自然流遍。”这说明了明朝以前以荡釉、浸釉、蘸釉为主。清代上釉工艺有所发展。 《陶歌》曰:“长方棱角之器须用拓釉,小器蘸,大器吹,方器用笔拓,圆器则蘸,圆、琢大件用竹筒蒙纱吹 之。”((陶说》载:“圆、琢青花与仿古官、哥、定、汝等器均须上釉人窑。明清以前上釉旧法,将琢器之方 长棱角者,用羊毛笔蘸釉上器,失之不匀。至大小圆器,浑圆琢器,俱在缸内蘸釉。有轻重,且多破,故 7 2 8 吞带盯汀之乡半契鲜劣资扮 斌、子- --一今贯几了立厂色洲_,乏,沙补犷一艹泰

文档评论(0)

170****057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